第32章 北与南, (第2/3页)
”“小张同志”。
任何一个车间,同姓不得超过三人,严查部门同宗,不仅仅是防止职场的宗族化。
也为了安全,防止事故全组被一锅端,以至于背后老家受不住的。。
东图这边同姓的人,基本上百年前都是有血亲,就算没有血亲,东图这边宗族文化,同姓也是更容易拜把子的。
宣冲提交了这一份“搞文化”的方案,该方案其实是有着浓厚军事色彩,即近代军队中军衔体系的标准化,正规化。这是普鲁士的近代化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化之前普鲁士和毛子、波兰相比,是中央王国体系;和东亚相比普鲁士还是挺农奴制的。
当近代化军队出现后,骑士家族追随领主的那种旧军队就进入垃圾堆了。(东图这里一个屯,其实就是德国骑士领。)
同理,工厂这种“新的文化”,也是为了适应时代,而进行的进步。
刘荡阵看到了宣冲的报告,嘴巴玩味的笑了笑,对着宣冲道:“小刘同志,你这干得不错。”
宣冲恍惚一下,然后一点都不尴尬道:“多谢刘厂长夸赞,我会再接再厉的。”
…视角到国际风云中…
在三个月前,五月四号。随着现汉和东蜀的代表,双双聚集在东渚停泊的四万吨级别光武帝号战列舰上签订了条约。
现汉两万吨级别以上的战列舰,统统是用大一统王朝的帝王命名的。
而那些超过三万吨级的超级战列舰,则是用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命名。而眼下,现汉将光武帝号拖曳出来的意味深长。
要论吨位更大的战列舰,也是有的,例如汉武帝号,就是六万吨级的巨舰。
倘若是对龙州之地外战,最终的“胜利结算仪式”,可能就是在这里。而光武帝这个称号,应当是对颠陆各方势力宣称正统光复。
现汉这边是这么想的,各方报纸也都在报道中开始宣扬“四海一统”的话题。
似乎~是希望东蜀的民心识相一点,能够靠上来。
但是!现汉还是自我高估了自己的文化辐射影响力。
当现汉的报纸上对着东蜀隔空抛媚眼,表示“正统”的时候。
东蜀“养士”四百年,升腾出另立心态,则是:“要和阿路仔们,势不两立啦?”
…战败国内的焦虑…
就在条约签订后,东蜀东南方向发生了叛乱,叛乱者们是东蜀在蓬州方面的军方派系。枪声在大街上响起,扩音喇叭则是通知“所有人返回家中,不要在街上逗留“
在新汴梁,政变者们控制了局势后,政变魁首对东蜀的皇帝陈述(逼宫)道:“陛下,我等万万不能丢弃东渚,逆汉是绝了我国朝紫薇。万万不可以答应啊!”
这里解释一下,东渚是东蜀唯一一块在北半球的领土,而跨越北半球后,就看不到北极星,也就是紫微星。而无法朝见紫微星后,很多重要祭祀就不能按照古法传承来做了。
另外值得一提,“颠陆”这样的称呼在几百年前是中性的,但在当代,这样的称呼对于东蜀人来说属于“不恰当”用词。
可以参考“支那”词意变迁,来看“颠陆”一词的贬义;更何况,以广府为中心的环南中海文化圈中,还存“颠佬”这个词。
当然,另一个要素,还是东蜀人对南半球的绝望。
三百年前,盘踞在南洋几百年的东蜀人刚决定开发南半球的时候,颇有一番“楚国不服周”的气魄。尤其是“既见未来”的能力,首次在东蜀秦氏族人中传承。且该“能力”当时召唤来一艘未来的大铁船,开启了东蜀工商国体的时代。自此,登陆这寒暑颠倒的南半球的东蜀高层,认为有了这另一半天地的资源,无需北顾了。
但现实是,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后,星球上各个势力,不仅仅是要看本土大不大,还要看对外交流是否通畅。海洋贸易通畅,工业品能够顺利卖出去,原材料能够顺利进来,这才能诞生一流的工业区。
南半球,要么是海洋,要么是只有企鹅的冰原。颠陆的确是大,但却是真正的天涯海角,一块空旷的陆地大监牢。资本总不能让企鹅来消费吧?
最终,在迷茫摸索南半球足足两百年后,东蜀投入了大量资源。而现汉已经稳固了北方,也下了南洋,并且组织舰队打通了去天竺的航道,顺手夺下富饶的原东蜀势力范围,吕宋。
前面说过,现汉不仅仅是军事上动手,经济上也逐渐赶超,甚至文化上也开始以正统压制。
而就是在这一时期,一直以来凭借“工商”“科技”,习惯于领先现汉半步的东蜀人内部产生了“我属于谁”的分裂。
…民间萌芽…
东蜀西海岸,一支蜀军开始“下克上”,这只蜀军的车队在路过的一个城镇中,青少年们趴在墙上看着,一排排铁甲战车在铁路上运输。
“阿妈,那是勇虎战车吔!”一个叫做钟横飞的十五岁少年说道。在后面锅铲炒菜的大人:“知道啦,知道啊!”
“老师在国语课上,让我们要坐着战车登上南天下的诸岛,做南天下的主人!”男孩的话说到一半。
阿妈道:“什么南天下,让你好好读书,出国坐船好好做生意,在外面要说自己是南汉。”
男孩:“可是,我们明明是,南天下的人。”
阿妈用锅铲敲铁锅道:“那些老爷们想做南天下的大官人;你自称南天下人,就是被他们,送到岛上喂鳄鱼的。我们家是用得起铁锅的富裕人家,不是吃(军)营饭的烂丁。”
…伐心…
东蜀国民找不准自己该算作哪种人了。现在一批人自己认为自己是“南天下之主”,而另一批人则是“周礼派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