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进学 (第3/3页)
,肩膀上被加上各种层次上压力,已经成为秩序下弱者。
但被调解部门按照几十年前的思路视作“强的一方”,继续让其给“弱的一方”让步,继续施压直接造成逆反,所以调解最后使得公信丢失。现汉的乡老制度遵循的理学也是翻车过很多回的,但是却经过了多次矫正。
现汉为了强化基层控制,在乡老这一块的投入超过了历朝历代。且对乡老的专业性进行了每五年一次的考核。更不要说对秀才和举人的考核了。
就在自己思索如何抓分的时候,这时老师走过来,宣冲立刻站起来行学生礼仪。
这位老儒士笑眯眯的坐下,则是告知宣冲:“功课是越来越进步了。”——宣冲明白无论自己天赋如何,这段苦学的经历,那些大儒都是知晓。
面对老儒的笑容,宣冲觉得自己又被算计了。
老儒说道:“明日开始的策论,依旧是单独与你讲解,至于格物四项,不妨去太学院听吧。”
宣冲迷糊地想要点头,然后连忙反应过来:“老师,你看我这成绩?”(宣冲还是挺想白嫖宫廷教育的,去太学院和百来号人一起听讲,可没有在宫中这样精细的“浇灌“舒坦。)
老儒摸了摸胡须:“你的格物课已经补上了。”
宣冲很客气:“老师,这一年亏得您教导了,但我这成绩?”(宣冲点了点自己策论试卷,提示他,我要是考不上,可就是丢您老的脸)
老儒:“嗯,可今日。格物四项,你已经成竹在胸。无需我时刻提点,来日必有一番功业。”——潜台词是,这位教的差不多了,上大课去,别再在我这里浪费时间。你未来就是去打仗,考得差了我不丢脸的。
面对这种“偷梁换柱”宣冲很不满,但是这位老儒则是给了交代,从太学院那边结束后,每天可以来这里,在策论上多辅导一个时辰。
如此这般,宣冲妥协了。毕竟策论才是自己弱项。
…太学院…
宣冲上大课,明显是遇到了熟人。这些熟人们是排斥过刘浩行的,现在是带着戏谑的目光看着宣冲归来。
然而这些官宦子弟们很快得到了警告,没有过来惹是生非。
开玩笑,巫是通鬼神,而现汉对鬼神敬而远之!相当于巫的龙力者,虽然被宗庙严格限制,但是不代表普通人可以乱招惹。
而宣冲也自动和这里的人际环境屏蔽了。
宫廷内是天子的视角,而太学院则是司徒,司空,司马的视线范围下。
另一边,现汉的三公日常办公的的大厦内,林司马在一系列公务繁忙中,是抽空关注了宣冲,在看完了宣冲固定上课下课不与同学做任何沟通的样子,喃喃道:“真的是能耐得住。”
因为在常人看来,十九岁的刘浩行是属于少年新星,重返燕都时一定是“有话可说”的昂首状态。
自古以来,在外立功的将领之所以“跋扈”,就是会持功自傲。如此一来,必然和原先天子身边的人产生冲突。
例如二桃杀三士背后就即是如此,三士都是忠义之辈,为何齐王心里生出想要除掉三人的想法?就是因为这三人“持功自傲”。
再例如将相和中,廉颇是看不上蔺相如,这就是武官自觉“自己的功劳重”和文官体系在待遇问题上,不对付。
林司马作为老狐狸,认为宣冲“秉持大功”归来后,一定也都会对旧时的事情,算一算帐。
故,林司马甚至是捧杀宣冲,多个场合号召家中子弟多学习宣冲,而自家的子弟也进而把这些“捧杀”扩散出去了。
然而太学那边诸多贵胄的“排挤孤立”准备好了后,宣冲这边却是直接“绝缘”。
刘浩行是刘浩行,刘浩行在宗族环境内长大,是受不了社交圈孤寡的情况;而宣冲是宣冲,在前世家庭中长大,经历过学校,社会后,其最终走向“社恐型人格”。
以至于太学院放学时,当有人过来凑近乎的时候,宣冲抱着书直接绕开了走。偶尔绕不过,就一副“你谁啊?”的表情,两三句后则是“哦,认识了,久仰”,随后就迅速离开了。
宣冲:在自己无法控制发展走向的社交场合中,就不要强硬挤进去。光荣孤立,能够省下来很多能量。反面案例,大毛解体后的各种积极主动融入,从装孙子变成真孙子。
由于宣冲的“社恐”,这让某些大人物觉得很尴尬,无论天子也好还是司马也罢,都是不希望宣冲学徐庶“一言不发”。
因为无论是在东海上宣冲击破东蜀偷袭舰队,还是西行大月氏时一路上沟通各方解决了西北入侵,这说明宣冲是有能力做出漂亮的沟通交流,办成大事。
即宣冲横跨两个圈子都办成了事,日后要若是哪个圈子在朝堂上出现争吵,天子或者朝堂三公级大人物想要最快的搞清楚情况,得找这样的中立派。
而要在两个派系中折中一下撮合成事,也是要安排这样的中立派担当重任。
能办事的“交流”是一种不下于金钱的人际资源。宣冲现在在下面的两个圈子中,交流都是“有效交流”,相当于一个巨大矿脉。朝廷汇聚大量能办事的人才,就是为了将“人脉大矿”收拢在自己手上,现在宣冲这个“矿”没有开采口。
汉历2109年到2110年,宣冲逗留燕都,在作为勋贵和军将,做什么都会被限制的情况下,开始潜龙勿用,踏踏实实的进学。
而此时寰宇之内已经是电闪雷鸣了,飞龙在天会遭雷劈。林司马派去拿功劳的人已经西部疆,大食和天竺地区就位了。
而蚓无爪牙之利,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