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求人办事 (第1/3页)
随着宣冲铺开摊子,江南这边投资集团很高兴,但是随后则是塞给了宣冲一笔账单。
很快宣冲明白这是一种类似“医疗保险”的放贷体系,“医疗保险”上有的项目,其价格便宜,而不在保险内的项目则是很贵。
凡是江南票行联认定的必要工业生产项目,都能快速申请无息借款,因为这类轧钢厂、机械码头等建设,都是为他们的产品进入黑虬江区域服务的。
但是不在江南保单上面的项目,例如航空所用汽油发动机,无线电通讯设备这类新兴产业,东图都得自己“加钱”。
目前江南扶持东图的钢铁业发展,集中在基础船用钢材,钢轨钢材,以及建筑钢材上。但一些核心的特种钢的部件,他们并不愿建,也就是说现在要加钱!
宣冲很清楚,江南集团并不是要钱。因为他们知道东图没钱。
东图现在开始进行城市公社化改造,将劳动力量化,也将工业投入标准量化了,这样“投资量化可见”吸引了江南方面加大投资。但是江南财团并不是个傻子,他们是知道“原先投资”可以回来,加大投资则是可以控制东图工业的“可分配利润”。
先发工业势力控制后发工业势力,攫取(东图)工业利润的方式:通过投资逼迫后发势力扩大生产,在扩大生产过程中,投入巨大成本,大量工厂扩建,但最后在变现环节,突然抽调某一个环节,堵死消费,使得产品缺乏市场。
比如说一个庞大的工业生产计划,其必需的芯片,以及软件,因为“工厂失火”,“专利诉讼”等原因,突然不能使用了。
这时候后发势力要么有备份计划,否则电力、网络及基站等巨额投入,短期内都无法盈利回本,进而资产暴跌,可以被先发势力涌入的资本收购。
东图现在在钢铁,水泥,这种基础工业用品上投入太多了,甚至有部分宗族的资本被忽悠进入了纺织业!
宣冲看到某些东图自己人操作,写信直接咒骂:“钢铁水泥这东西,如果江南方面回绝相关码头、铁路的投资,我可以用农用水利基建来消费来拉动。纺织这行业,你们(宗族内那些自诩上进的二代们)怎么敢进入!对面断了江南市场,你们得亏的倾家荡产!”
至于后发势力生产方为何无法拓展市场呢?是因为工业链条中的关键零部件被卡住。例如现在东图的电气化码头集装箱吊运组件、火车机车内燃机尚未攻克,船舶动力轴承加工也未解决。
而生产上,就这个几十个大匠的小组的进度,决定了数千个普通工人的生产是否有“市场回报”的意义。
后发工业势力的铁轨、水泥等初级工业品即便扩大生产,即便自身规划了消耗,也会因缺乏关键零部件而无法推进。进而工厂扩大生产就立刻面临破产风险。
日韩就是这么被拿捏,其如火如荼的工业突然戛然而止,随着国际资本猛然抽离,同时对供应链的零部件进行控制,他们能够生产的工业品因缺失“核心零部件”组合而过剩。
例如韩国的造船业,因缺失殷瓦钢这类核心技术,只赚辛苦钱不说,且随时都有可能在外部操控下出现产能过剩。
宣冲虽然不是工业管理专业出身,但前世可是经历后发追赶的发展历史。某些关键零件,例如德国盾构机、日本的高精密车床,这些“工业皇冠”,都卖出了天价。
宣冲十岁左右时,本国的电力、钢铁等配套产业都出现了严重的“过剩”。这种“过剩”被解读为没有像外国一样出现产业升级。
当时学术界也都在高呼让“外面”进来,显然“外面”也是想要复刻一轮对“曰韩”的收割。即“他们”进来后,先是放松“关键工业零件”,搞搞低价,好似给你甜头;然后当你整个低端体系大规模生产后,猛然再一抽,届时猛然发力“中断核心部件”,低端的产品大规模过剩,七成工业产值积压在仓库中,最后不得不向外妥协。
也就是宣冲所处的这一代人刚刚进入工作、成长为中坚力量的这段时间,“核心元件”逐一被攻克,盾构机、大型内燃机、船舶的高级组件等项目,都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
尤其是“高铁”当所有工业零件全部控制后,让大量原本“过剩”钢铁产能,如同泄洪一样流入基建中。
随着后续光伏,游轮,航母,天然气船,大飞机,电动汽车,这些能吞噬海量低端工业材料的大户登场后,出现一种“洋人觉得过剩,但我没觉得过剩”的奇葩场景。
最终爽文剧情是,洋人破防了觉得的只会抄袭工业怪兽不该胃口这么好,对各类矿产,农业原材料,吃嘛嘛嘛香。他们觉得为了“环保”该给超级工业怪兽减减肥,于是乎提前把攥在手里的牌打了出来,掐断芯片等核心工件的供应,甚至开始搞棉花这样的细枝末节。即对曰韩打出来的王牌,变成了匆匆摊出来的烂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