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辽主的视野 (第2/3页)
族寡头,其前身本来就是大领主。他们是用权力兑换财富,并非推动财富发展,而莱茵河上巨头,如克虏伯,这前身就不是贵族,而是一个铁匠作坊。属于莱茵经济起步时候的“小细节”,这个铁匠作坊发展成钢铁厂的过程,是推动整个产业复杂化的一部分。
比如说现在宣冲的东图钢铁厂下面的一个分销工厂,预备生产煤气罐。这玩意是未来民生上蜂窝煤的平替。现在年流水只有五千个银元,甚至不如燕晋大型粮商们在黑虬江地区,日常宴请的招待费用。
而未来遇战时,无缝钢管加工稍微改改就是航弹,副油箱,乃至迫击炮。谁说未来没潜力变成克虏伯?
现在注册资金一万银元的小厂随着时代发展,是可以发展壮大的。
更重要的是,东图这边首波商业交流,就引动黑虬江各地外来人口进入,这是京畿地区的交流没有的。京畿内大公司是会赚黑虬江金钱,但是不会要黑虬江人。但东图不一样,双方就连着黑虬江这个大动脉,语言风俗高度一致,小火轮航线打通后,人员来往相当方便。
东图现在不仅仅是吸人,未来转移产业也都很轻松。
在经济上,“神龙戏珠”格局已经形成了。“龙”就是贯穿传统农业人口区域的大河,“珠”就是出海口中的大城市。
龙足够强壮,会给珠带来源源不断的新血;“珠”由于是对外窗口,必然吸纳整个区域的青年劳动力。
而“珠“的效率高,让龙吐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商品交流优势完全转化,形成一个个顶级企业。随着制造业链条扩大,“珠”内大企业将产业转移到龙身上,在和世界上其他“珠”进行产业碰撞的时候,后劲十足。
…宣冲:要发挥好经济上龙头作用…
宣冲看着地图,此时此刻作为“龙珠”的拥有者,其视角已经扩展到千里范围内。宣冲提笔写了一个词:“大辽”。这个区域涵盖极广,几乎有三百万平方公里,以及广阔大洋水域。
宣冲现在重返这段历史,则是突破前世的国界线,重新审视整个亚洲北部的地缘格局。
前世,亚洲一千年来东北政权和中原政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次数,与中原政权与江南政权分分合合的次数其实是差不多的。
中原文明圈不单单是豫地,而是大禹治水时按照黄河划定的九州;江南经济区域不是江浙沪,而是一整个长江串起来的人口范围区。
中原和江南,单拎出来一个完整体的发展潜力都不下于欧洲的德法合体。
但还有两个经济区,前世却都只拿下了半个,这就导致宣冲时代的人,在认识另两个自古以来的文明辐射圈时存在了“时代局限性”,这个局限性在碰到秦天依、徐希后得到了补全。
其中南中海经济圈,中心在广府,完整体则是环绕整个南中国海的经济体,广府所在的珠水入海口,地位就相当于地中海的罗马城。且与罗马类似,坐北朝南,依靠舰队维系整个区域的秩序。当然由于宣冲不在南边,目前用不着考虑那边的地缘功课。
而另一个经济圈就是涵盖了曰韩在内的泛瀚北环海经济区。
目前宣冲在北边,此时入眼的疆土和前世的辽主,金主一样,英雄所见略同。
疆土并不仅限于黑虬江以南,黑虬江的入海口在“鞑靼海”,这个地方叫老庙,在这里投资造船业是可以辐射鲸海区域。新罗,东瀛的同类产业都会面临竞争。当然,现汉时这两地没有造船产业,东图先发将成为“雁型产业”的雁头。毕竟啊,贴近黑虬江陆块,同时又是岛屿,就是有优势。
宣冲前世,这些土地都不在己方控制下。但是在历史上,辽主,金主眼里,这就是自己地盘。
在那南边中原关系好的时候,与中原互市时,辽金是用皮毛换取盐铁,其中海豹等皮毛,就是从这些部落手里收的。宣冲地图上境内的兴安岭,是产不出这么多皮草的。而这些部落广泛分布在鞑靼海海滨。
而辽金这类政权与中原区域产生摩擦时,更是要从该地区的部落里面抓人充入部队。
嗯,孙十万每次在合肥下面给张辽刷战功人数,也都是抓的山越。正如在计算大吴的疆土时,不能仅仅算江苏那一块。计算辽金的疆土也不能仅算黑虬江以南。
渤北这一系和中原王朝打了足足上千年,韧性比江南区域要强得多,这背后是一个体量足够的经济地域。
人口或许不如中原,但是疆土绝不是一隅之地。当然同样辽金属性和东吴一样,都是诸夏一脉,自古以来的。——宣冲现在要的是宣称。
…“你若三冬来”…
宣冲乘坐的破冰船靠岸了,一样戴上了厚厚的皮草帽,如同前世电视剧中金人的穿戴,因为啊,如果不拿皮毛套在耳朵上,寒风一吹耳朵会掉了。
此时宣冲手里拿着一个新任命,即瀚北都护府的都督,都护府的职责在于屯田戍边。
2110年,几十万从蒙地来的移民抵达东图,没有被安置到城市,而是被送到沿海铁路沿线搭建的临时居住区。
这个居住区的情况,如同宣冲前世土木老哥修房子时居住的铁皮房,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