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文武 (第3/3页)
。
…脱缰?有缰!…
天子对一旁的儒门名士问道:“关于东图的这个小家伙,你怎么看。”
儒士:“兴国定邦之才。”
天子点了点头:“是啊,治世之能臣。”
儒士微微一顿,看着天子,因为“治世之能臣”后面还有一句话。
两千载的汉制,压在天子和士大夫心上的只有“治乱循环”这个玄之又玄的事情。
现在现汉已经过了四百年治世了。现在天降了异兆,这是否会造就一轮乱世呢?——现汉四百年来,天子和重臣们头上悬着的那一把剑,没有哪天比今天更清晰。
天子:“东图现在正在划分郡县吗?”
儒士:“这倒是没有假,东图那个世子是已经给东图全境完成了区域划分。”
天子看了一下这个行政区划,可以说是一切划分重来。所有人事调动现在都上报给了朝廷。
当然现在朝廷仅仅是过了流程,没有干涉,毕竟是害怕,一旦用朝廷名义干涉,朝廷内复杂的党阀势力,纷纷借着这个名头趁机介入,搞坏了现在北边局势。
注:现在东图是特事特办,几位大佬直接对接宣冲和苏明来解决,事情成了后,功劳是直接分给大佬们派系的。但一旦是朝廷体制对接下来,一个六品小官僚,卡在了关键节点上,都会来搞事情。你是否能保证这个“六品小官僚”是君子呢?
这就好比宣冲前世美帝军购这件事上,大量臃肿审批流程,让芝麻粒大小的官,都能借着“正大光明”的名义,横插一手行使监督权。你能保障上下这么多“芝麻粒”都是“白芝麻粒”而不是蛀虫吗?
在某些讲究效率的重大项目上,要确保项目独立性,就只能确保和“重点负责人”的对接。
朝廷内的司徒精明着呢,借着指导宣冲和苏明的名义,把他的得意门生弟子们,以指教学问的名义朝着宣冲和苏明那儿送。现在司徒这边是对“东图”是手拿把掐。
甚至可以这么说,宣冲算不上是天子的可靠势力,但宣冲绝对是他司徒的门生。
在林司马这个级别的朝堂大能眼里,宣冲只是前面冲的猛快要过河的小卒子,王司徒才是宣冲后面的大boss。
几十年后东图可能会在防务经费和经济上和京畿方面别扭,但是绝对不会和王司徒的这一派人事产生矛盾。东图的人才引进现在已经是形成路径了。
天子目前也是知道王司徒“老神在在”的缘故。因为啊,有反面对照组。
林司马那边却是没法把他的麾下门生,朝着瀚北军团给安插。林司马下面的人气的暴跳,口不择言甚至指出了“王司徒和藩王私交太密”。
这是因为宣冲那支部队太新,不在兵部的安排范围内。
嗯,就如同,“苏超”不在足协管辖范围内一样。
…血光从尸胡岭溢出…
说到这啊,天子觉得滑稽,因为林司马在一年前,还准备着“刘浩行来求他”。
因为在林司马看来,没有专业的高级军事人才,瀚北那边成不了军队。绝对成不了。
但宣冲在建邺招来海军一系的士官,将部队培训成型,并在培训过程中做了一些改动。
就在林司马等兵部的专业人士认为“海军的那帮人训练的都是软脚虾”,在陆地上丢人现眼的时候。
天子从近卫军官那边拿到了瀚北都护府的新军情报。上面是宣冲这一年对南边海军那边“军事操典”上面的细节修正。在询问专业人士时,得到的结果就是,没有一条修正是在“胡搞”。
瀚北新军的营,团,旅级的指挥链路,以提升战斗力为目标,嵌入最新的电报,战场电话通讯技术进行改革。
比如说宣冲这一句话:一定要强化连、排这一级的主观能动性,团参,旅参针对战时的情况承担更多战役决策权。师级火力调动决策权下放。
最后这些老将们总结道:这个刘浩行是知道怎么打仗!
天子感慨:“为何良驹不在圃中。”(宣冲知道兵事,却不是在汉陆师校毕业)
所以宣冲为什么会“知兵”呢?
唯一的迹象就是宣冲去西北执行任务,干过一段时间,获取了一个骠骑将军的职衔。但是众人都知道,宣冲那个骠骑将军是联络军团和地方州府,负责都督后勤。
至于如今瀚北“基层操典体系”的改革,宣冲又是如何在肄业后熟知其中关键的?
天子的近卫军官:“可能他早在西北边就琢磨过规章制度了。”
结论:宣冲是一个将才!——这就让天子心里犯嘀咕:“能文能武,还是宗室。虽然没什么可以防,但是总该约束着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