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北极圈文化建设 (第1/3页)
长崎港中,进城讨生活的“草草”卷入了抢饭团大战。在一顿乱斗中,他失去知觉,最终是在迷迷糊糊中,被人发现了。那帮西陆的大人们发现发饭团的街口出现争斗,派遣队伍前去制止,争斗的人往城外逃跑,最终制止了两家这种“饭团大战”。
本地这两个市井帮派只是想要独占饭团,不让外人入市,不敢和发饭团的大人们作对。
作为被揍趴在地上的乡下人,“草草”是被担架抬起来,送到了医所中。而后被现汉老师傅检查了一下骨骼,用手稍微一捏一拉,咯吱一声,身上骨头被接正了。
打着石膏的草草和一大帮乡下人们被要求填写报告,这份个人报告是汇报“是否认字”“出生地在哪”“是否有特殊技能”等个人情况。
草草被确定会驾船后,被归类为乙等人才。
东瀛并不是什么好地方。东瀛一斤羊肉是一百二十文,而羊肉在东图今年的价格一直是在二十四文。但是日用品方面,例如肥皂,东图运过去的石化初级产品进入东瀛加工成成品后是十文钱,五大块,但是东图则是十五文一块。
这来回的商贸之间,给商人留下了巨额的利润空间,而海商们的巨额利润则是要定期上供给“燕都的财阀巨头”,而这些个中央资本巨头中最赫赫有名的,就是皇室方面。
没错,现汉的华尔街主持人不是犹太财团,而是天子为首的八姓十四望族。他们藏在幕后。将海外那些“化外之地”盘剥的皮包骨头。
宣冲在看到招募人手的普遍营养情况后,不禁释然:现汉对东瀛,比前世老美对棒子的盘剥还狠啊。
养好伤的草草,两日后前来报到,由于招人的现汉读书人看到他背后背着一把竹刀,便给他取了一个新名。
随后一块铭牌发给了他,招工告诉他,自此之后他的名字前面就加上了这个字了。
草草,哦,现在叫做滨侵道(芳草侵古道之意,预示生命力顽强)。他在获得新的名字后非常开心,也看到其他铭牌,上面有“舟”“渔”等带水的字。
现汉这边秀才们如此做法的理学凭据:变夷为华,最重要在于赐姓,而后则是以此为姓,而姓要根据“功职”获得,这样才能让其后人进行祭祀。——祖有功,宗有德。
从东瀛招募的这一批下乡子弟,在被改了姓之后,就和东瀛本土的人没有一点地域关系了,其随后被根据姓安排到北方陆地上后,其子孙后代开始尊这一代为始祖。
至于上一代到底来自哪里?例如滨侵道的儿子、孙子、重孙子这段时间,会对外人解释“祖先来自哪?不可考”,等到五代之后,就会宣称自己来自“江南”,攀附现汉内部大姓。
…族裔融合…
2112年,新的地域文化正在产生。不同于西方海洋文明的文化集中在“上阶层艺术品”,例如欧洲贵族总喜欢用帝国顶层收藏品风格来区分地区文化。
汉民在各地的文化,是依托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而演化的。一旦衣食住行变了,风俗也就变了。
例如现在,由于瀚北处于高海拔地区,所以主食不再是面条和米饭而是土豆。至于蛋白质的获取则是依靠北华海丰富的渔业资源。现在就逐渐有了类似闽地祭船神,黑虬江流域供奉大仙的风俗。
当然上述都属于淫祀,宣冲作为读书人,在移风易俗上,是引导该地区尽可能朝着汉家传统靠拢。例如稷祭和洋祭,这类正统祭祀,都是宣冲主持的。
当下在各个定居点内最有名的菜式,莫过于土豆捣碎成泥裹鱼肉,即把土豆泥混入足够的盐裹上切成丁的鱼肉后,表面刷上一层油,放在烤箱里面烤,届时外面会形成酥脆的外壳,而里面鱼肉则是蒸熟的鲜嫩口感。然后配上大麦卷饼,有条件的,再配上泡菜。
在宣冲看来,这道菜需要调料,万幸,现汉是大一统王朝。能从川陕陇获得大量的辣椒、花椒,能从齐鲁获得大葱,否则的话,真要啃没有任何味道的土豆泥,一天都没什么意思。
瀚北菜系已经开始出现。哦,就如同“新疆大盘鸡”一样,菜系的历史很新。
其实在那种极端气温下,土豆也很难种植,需要用地膜覆盖,铺上草卷来保温。
但受现汉文教影响,人来到北边总要种点什么。不求经济效应,只是给本地带来安全感。
在现汉的地方治理学中,某些地方“种地”就和维持当地“治安”一样,明面上不具备任何经济效应,但就是为了地方稳定。
比如说现汉,某一地官府会用远高于市场的价格,维系本地的农田生产。
为什么呢?这就是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