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祭 (第3/3页)
。——在现代社会,“主祭”和“祭品”前面都说过了,而这个“众人祭”的要素,就相当于让众多人定居在某处,然后每周定期参加仪式(例如升旗)
其实就两个要素,1:驱逐兽人势力,引导百姓住在这里。2:用欧克的京观血祭。来引导“星球意识”发威。
翻译一下:其一是祭祀过程中引导众多百姓共同参与,确保仪式稳定,其二就是嘎了欧克waaagh!场,人类和星球意识三七分账。
龙力者只要满足这两个要素,龙力的挂是能够如“封神大劫”时诸多大能神通显现一般,是不受限制的。
回到当下,宣冲并不考虑这些怪力乱神。
自己作为异界来客搞不懂。当然也不需要搞懂,因为现在这是数学课。要知道上节课历史老师,不教数理化。数学课也绝对不会出现政史地。
谢明作为老学生给予提示:基本上只要按照学生所在时空的基础价值观来做,就不会有大问题。——谢明自己那边在搞抽象,据说得出岔子。
但在这节课中,涉及数学运算的事情一定要作为重中之重,例如眼下的经济学,都护府正面对现汉别有用心的投资。
宣冲不能就默认为“这一切都是现汉为了解决北边问题而支付的代价。”而是要考虑还债的问题。“借”能够遂一时的顺风顺水,但如果不能做到自立,“借来的东风一停下,就会啪叽一下摔死。”
现在为了统合北边的经济区,宣冲已经在悄无声息地打造泛北重工业标准,例如黑虬江流域的矿砂处理,所有矿砂都按照北洋钢铁厂的标准来,甚至新建港口的超大集装箱也都采用东图新规划的港口接口,这就和数据线接口一样是统一标准。
尽可能形成成本优势,为未来在钢铁等重工业机械领域的价格战做准备。——宣冲正在一点一点规划打算。
第二件大事,就在宣冲在北边征戍时,苏明成功评上大学士。他今年仅仅28岁,如此早就成名,接下来他要提携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增多,迟早会让他成为士林中的大人物。
大学士的评级,需要以地区发展情况为“文章”,毫无疑问他能评为大学士,是因为东图这些年的发展。他的跃升,就预示着宣冲未来也高中进士。
宣冲现在担任瀚北都护府的武装职位,不可能占据文官的晋升岗位。而苏明这里文治体系基本上都是宣冲共同推进。
…至于第三件事…
在夏天到来时,宣冲返回了东图,宣布了“王爵”继承的新规则。
宣冲在都护府幕僚旁听下,在本家人面前宣布:从自己这一代开始,王爵继承采用评选制度;
若父辈已经退位,继任者二十及冠,不能立刻继位,而是要被国人进行一次“评功论过”。如果真的有功,且得到百分之八十人的认可,那么可以继承王爵,达不到暂存爵位;当然这是很难,二十岁有什么功过?除非到战争爆发,扛着炸药包,在前沿拿了个一等功。
三十而立时评一次,如果得票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可再评选一次,达不到继位的标准,继续延后;四十不惑时,再评选一次,得票率为百分之四十;五十知天命,得票率需要百分之三十,至于六十时,得票率百分之二十。
当然死后,可追封。
按照现汉的礼法,王朝最北方是必须要有一个“王”来守藩篱定人心的。这是东方政治文化中涉及到“最终责任制”的项目。东方政治文化和西方不同。
东方只有礼法体系的大人物才配演讲,演讲内容如果不能实现,无论你地位多高都要社死。而泰西的演讲是从市井阶层开始,大家在现场图一乐,兑现不了没问题,(阿三特别喜欢展望,就是如此。)
由于文化的差别,东方是断然不可能搞什么“虚君”,因为在东方天下,君主起始于大禹。
大禹治水,代表君主的责任制是无限,发大水,干旱这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都是君主失德。——戎狄们所谓的“天灾是意外,你们自求多福”,这在东方是说不通的。
即诸夏民众的思想钢印:君王作为政权的代表必须有德,无德的存在,不配成立政权。而反推,一个政权,必须要有一个讲德的最终负责人。
在东图乃至瀚北这个地广人稀,缺乏团结共识的地方,有着各种自然灾害,想要维持汉制,而不是什么教宗制,就是需要一个“君”。
虚君?不用负责,还政于民,只享受供养?清帝想要这么玩,很快就被赶出紫禁城。
在必须有君主时,君是不能“虚”,百姓不能接受君主在国殇时刻,君主美美的神隐。
宣冲:出于诸夏百姓们实际需要,瀚北的汉制君主,不是不继承君位,得缓继,慢继,有计划的继承。得到百姓认可再继承。
这就是,不同于现在地中海文明“虚君制”的另一种制度,即“缓君制”。
可以说,有了宣冲这一套,以后东图历任君主,在国家不危亡时,若不在年轻时取得战功,或是取得忠良的治理功业,那么可能只有死后才能受封君主。(至于国危时,只要成年了就得继位,如果嫡系没人,就旁系继位)
宣冲将这个从自己开始的方案,递交给老爹后,在南边逗孙子的老爹回复了一句话:你开心就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