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猎手就位 (第2/3页)
,只在可能溺水的边缘才抛出救生圈。
“耀祖,你在东南亚的橡胶期货头寸暴露太多了,分散一部分到北美农产品上去。”
“耀宗,科技股泡沫破裂的传导效应没那么快,你那边对欧洲半导体设备的做空步子可以再缓一缓,等下一个季度的产业数据出来。”
“凝雪,澳洲矿业的布局不错,但要注意他们和某些大宗贸易商的长期协议,那可能是变数。”
时间在紧张有序的布局中悄然流逝。
外部世界依旧喧嚣,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阵痛仍在持续,地缘政治暗流涌动。
而黄河系这艘巨轮,在其看似平静的日常业务之下,一支由老板娘亲自率领的金融舰队,已经悄然驶入了深海,张开了无形的巨网,等待着风暴的来临,也等待着收获的季节。
何雨柱偶尔会来到指挥部,但他从不干涉,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看着小满运筹帷幄,看着孩子们在历练中成长,眼中流露出欣慰和信任。
期间,何雨柱让老范准备资金,并且给老范圈定了几个敏感行业的一些公司,老范又不是搞金融的,他表示需要请示。
(这段不是胡写,现在其实有很多,就我知道的信息,具体什么公司就不方便说了。)
何雨柱告诉他要快一点,不然错过这次机会,要等很多年。
几天后,老范再次来到了九十五号院,这次他没在书房干等,而是直接转去了后厨。
果然,何雨柱正系着围裙,对着灶台上一口砂锅细细调味,一股浓郁的菌菇混合着火腿的香气弥漫开来。
“我就知道在这儿能逮住你。”老范自己找了个小板凳坐下,顺手从旁边的筐里拿了根黄瓜,在衣服上蹭了蹭就咬了一口,“你上次说那事,有眉目了。”
何雨柱没回头,用勺子撇了撇汤面上的浮沫,语气平淡:“上面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老范嚼着黄瓜,含糊道,“你何大老板开口,又是指明要动用的特殊经费,还画了那么些个圈子,几个相关部门连夜开会,吵得不可开交。主要分歧在于,一是风险,这笔钱不是小数目,投到海外市场,还是你说的那些敏感领域,万一打了水漂,谁担责任?二是必要性,按部就班发展,是不是更稳妥?”
“稳妥?”何雨柱轻笑一声,关小火,盖上砂锅盖子,这才转过身,用毛巾擦了擦手,“老范,你跟我也不是认识一天两天了。我什么时候拿没影子的事诓过你?错过了这个窗口,等人家把篱笆扎紧了,价格抬到天上,你再想伸手,花的可就不止这点钱了,而且人家给不给你还是两说。”
他走到老范面前,目光沉静:“名单上那些公司,看着五花八门,细看都有共性。要么是掌握着某些关键基础材料的生产工艺,要么是在精密加工设备上有一手,还有些,是未来通讯、能源领域绕不开的专利大户。现在它们估值不高,有的是因为行业周期,有的是被更大的巨头挤压,还有的,是自家战略出了问题,暂时陷入了困境。”
老范放下啃了一半的黄瓜,脸色也严肃起来:“这些我们都初步分析了。问题是,即便有机会,我们直接出面收购,审查这一关就极难通过。”
“谁说要直接收购了?”何雨柱走到窗边,看着院里那棵老槐树,“通过二级市场分散吸纳股份,成为有影响力的股东即可。或者,支持一些和我们有默契的第三方基金、离岸投资公司去操作。目标不是控股,是获取技术授权、建立战略合作、分享发展红利,甚至在关键时候,能有一个说话的渠道。这笔投资,短期内看是财务行为,长期看,是为未来的技术合作、供应链安全埋下钉子。”
他转过身,看着老范:“资金通过正规的QDII渠道出去一部分,其他的,利用我们在海外的贸易结算、技术引进、甚至文化交流项目做掩护,化整为零。具体操作,小满那边可以协调,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但前提是,你们得尽快下定决心,把资金和授权准备好。市场不等人,那些秃鹫鼻子灵得很,等他们嗅到味儿围上来,成本就不是现在这个数了。”
老范沉默了片刻,重重吐出一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事关重大,不是我一个人能拍板的。不过,”他站起身,拍了拍屁股,“我会把你的原话,还有我们内部的评估,一起带回去。力争最快速度给你答复。你也知道,流程要走,该有的论证一点不能少。”
“论证可以,但要快。”何雨柱强调,“有些机会窗口,是以月,甚至以周计算的。”
“我尽力。”老范点点头,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砂锅,“这汤.给我留一碗?”
“赶紧办你的事去。”何雨柱摆摆手,“办成了,请你喝一锅。”
老范笑骂了一句,转身匆匆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何雨柱并没有催促老范。
他知道体制内的决策有其固有的节奏和流程,过犹不及。
他一边处理集团的日常事务,一边通过加密渠道,与小满和海外团队保持着沟通,进一步完善着计划的细节,确保一旦资金到位,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
他又去了一趟津门的黄河精模。
模型厂的转型已初见成效,新招募的技术人员与老师傅们磨合得不错,第一批高精度舰船静态模型的样品得到了合作方的高度认可。
何雨柱看着车间里那些专注的身影和初具雏形的产品,心中稍感慰藉。
这些都是未来的种子,虽然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
一周后,老范的电话来了,语气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柱子,批了。”老范言简意赅,“原则同意你提出的方案。首批资金额度基本达到你的要求。相关的协调小组也已经成立,我会作为总联络人。上面只有一个要求:绝对保密,控制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知道了。”何雨柱的回答同样简洁,“让小满那边的人跟你指定的负责人对接吧。具体操作,他们会按计划进行。”
“好。”老范顿了顿,压低声音,“这次可是把不少家底都押上去了,你小子可别玩砸了。”
“我心里有数。”何雨柱平静道,“等着看吧。”
挂了电话,何雨柱直接给小满去了个电话。
“小满,是我。那边的计划,可以启动了。按第一方案执行,注意节奏。”
电话那头小满应道:“好的,柱子哥。”
这期间,何雨柱还给了老范一个善意的提醒,内容是可能到来的金融海啸会影响国内。
几天后,老范再次踏进何雨柱的书房,这次他没像往常一样自己找地方坐,而是背着手在屋里踱了两步,才重重地叹了口气,瘫坐在沙发上。
“柱子,你上次提的那茬,我回去照实汇报了。”老范揉了揉眉心,脸上带着几分无奈和悻悻然,“好家伙,会上那叫一个热闹。”
何雨柱正在沏茶,闻言动作没停,抬眼看了看他:“怎么,没人信?”
“信?何止是不信!”老范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苦笑,“乐观派占了大头。都说我们这边发展势头正好,增长独树一帜,跟外面那些资本市场有‘防火墙’,就算外面刮台风,咱们这儿顶多算是个避风港,波及有限。还有人拿着数据报告,说我们内部市场潜力巨大,足够消化。”
“套话。”何雨柱淡淡评价,将一杯刚沏好的茶推过去。
“还有更绝的,”老范端起茶杯,也顾不上烫,吹了吹气就喝了一小口,仿佛要压压火气,“有那么几位,开口闭口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互利共赢’,说什么国际经济体系成熟稳定,有自我修复能力,不会出现你判断的那种系统性风险。那意思,咱们应该对国际规则充满信心,积极融入,而不是总想着风浪来了怎么自保,显得.显得有点不合群,不够‘开放’。”
他学着那种腔调,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讥讽。
何雨柱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手指在紫檀木的茶几面上轻轻敲了敲:“被洗脑了。”
“可不嘛!”老范放下茶杯,声音提高了一些,“支持我的人跟他们掰扯,差点被扣上‘悲观论调’、‘影响发展信心’的帽子。好像不提风险,风险就不存在一样。”
他越说越气,拿起茶杯又灌了一口:“还有人说,我们现在重点是吸引外资,搞技术引进,整天把‘金融海啸’、‘经济危机’挂在嘴边,吓跑了外国投资者怎么办?影响大局!合着在他们眼里,外资是纸糊的,一吓就跑?我们自己连评估风险、做点预案都不行了?”
何雨柱静静听着,等老范发泄得差不多了,才缓缓开口:“正常。日子过得太顺,就容易忘记挨饿的滋味。看不到刀架在脖子上,总觉得危险很遥远。”
“问题是这刀可能已经举起来了!”老范皱着眉,“柱子,你跟我说实话,你判断的依据,除了那些经济数据,是不是还有别的?你那个海外网络,是不是嗅到什么特别的风向了?”
何雨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份装订好的文件,递给老范:“这是过去二十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债务增长、资产价格泡沫与历次区域性危机的关联性分析,还有当前几个关键指标与历史危机前期的对比。数据都是公开可查的。”
他认真的看着老范:“至于特别的风向,呵呵,树欲静而风不止吗。有些人,已经在悄悄收缩战线,加固堡垒了。只是动作很轻,被表面的繁荣喧嚣盖住了而已。”
老范接过文件,快速翻看了一下,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图表和数据他看不太懂,可他能看懂结论。
他合上文件,沉吟片刻:“光靠这个,恐怕还不足以说服所有人。需要更具体、更有冲击力的东西。”
何雨柱摊摊手道:“没有,就算是有,我想那些人也不会信,如果你在国家战略发展部门有可以信任的人,可以让他们去提醒一下下面的那些企业,至于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