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4 状元楼的小动作  我的饭馆通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84 状元楼的小动作 (第2/3页)

川饭店每月肉钱逾五百贯,吴记一百八十贯不算离谱。

    可细问之后,才知吴记采买的肉以猪肉为主,不由大吃一惊!

    猪肉素来不为富人士大夫所喜,但凡稍具规模的食肆鲜有不采买羊肉的,然羊肉价贵,一斤羊肉足可买四斤猪肉。

    吴掌柜用最贱的猪肉作主料,却能让无数学子、士大夫甘之如饴,这手艺得有多高!

    然而问题也正在于此:肉类成本在菜价中大致占比多少,行内人心知肚明,这两个数字显然不匹配。

    吴铭也已意识到这点,他每日为两家店采买肉类食材,账簿里却只记了吴记川饭的账,自然对不上。

    这话没法说,他只能含糊其辞:“其中一部分肉并未入市售卖,小店不曾从中得利,是以没有记录在册。”

    李铁民神情肃然:“既如此,吴掌柜便不该以吴记川饭之名进货,而且,恕我直言,这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他已经很委婉了。

    若说这些肉未曾入市,那又能去了哪里?总不成真个无偿施舍给灾民罢?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托词罢了。

    这倒没什么,这一行里做假账的人多了去了。

    吴掌柜入行未久,到底缺了些江湖经验,故而漏洞显眼。

    若真要在账上做手脚,行里惯用的法子有几样:

    这第一种法子,须和肉行、鱼行事先通气,双方账目须严丝合缝;再请屠户、鱼贩每日将部分食材送至自家宅院,名为私用,实则转入店中。

    再不济,也要在账簿中将部分食材记作“陈货”、“残次”、“变质”等等。

    还有一种高明手段:将肉类改记作“杂料”、“汤底”,或折成油膏、肉酱等名目,以避人耳目。

    哪有这样单方面改账的,岂不给人揪辫子?

    除此之外,李铁民心头还有另一桩疑问:吴掌柜竟不曾从菜行采买过哪怕一篮子菜蔬。

    他大致猜得到原因。

    菜行与肉行不同,后者基本垄断了东京食肆的肉类供应,但采买蔬菜却不一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