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6 考生专场  我的饭馆通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226 考生专场 (第1/3页)

    盆里金汤半浸着雪白的鱼片和嫩黄的酸菜,星星点点的翠绿葱花和鲜红辣椒碎相映成趣。

    欧阳发盯着盆中挪不开眼,炽热浓烈的酸香裹挟着荤香直扑面门,引得满口生津。

    他腹中早已饥饿难当,被这酸香骤然一激,胃肠顿时发出一串响亮的“咕噜”声。

    吴铭四人忍俊不禁。

    欧阳发浑然不觉,他的注意力全在眼前的美食上,飞快地抄起饭碗盛了一碗冒尖的米饭——此菜闻起来和酸萝卜老鸭汤相近,想必又是一道下饭佳肴。

    夹起一块雪白鱼片,滑嫩的鱼肉在筷尖轻颤。

    送入口中,轻轻一抿,鱼肉便在口中化开。

    好嫩!

    酸咸的汤汁夹杂着丝丝缕缕椒香和辛香一并在舌尖上绽开,却并不霸道,更衬出鱼肉的鲜嫩,诸般滋味的交融刺激得津唾汹涌分泌,他不由自主地端起饭碗,扒了一大口米饭。

    欧阳发一声不吭,闷头干饭,鲜鱼片裹着米饭,酸菜梗佐着浓汤,交替送入口中。

    吃罢一碗又添第二碗。

    两碗饭落肚,方才稍解饥肠,夹菜的动作也随之放缓,满足之余,心底油然生出些许感慨:

    惜哉!倘若考试期间能得吴掌柜供膳,他岂会文思不畅?

    可见这回发挥不佳,和食不知味有极大干系!

    爹爹多半不会接受这一说辞……

    “咦?”欧阳发此时才留意到席间多了两张熟面孔,“何厨娘?你和吴掌柜竟也相熟?”

    他依稀记得先前曾见过这对师徒在此间用饭。

    何双双坦然道:“奴家如今在吴记掌灶,吴掌柜于我算是半师半友。”

    欧阳发微微瞠目,有些难以置信。

    吴掌柜竟能请来东京最负盛名的厨娘掌灶!这得给多高的工钱!

    忽又想起:自家昔日宴客,常延请何厨娘操持宴席,何厨娘的手艺固然精熟,但较之吴掌柜终究望尘莫及。能入吴记掌灶,何厨娘只怕求之不得……

    吴铭随口问:“秋闱过后,正是同窗相聚之时,小官人怎的独自前来?”

    “聚自然是要聚的。只是念及贵店旬休歇业,便定了明日再来叨扰。烦请吴掌柜明日务必为某预留一桌好酒好菜。”

    欧阳发只说出一半实情。

    事实上,他的同窗已约好今晚上别处宴饮,只不过,这些“学霸”一出考场便凑在一起对题,更有人起哄默写答卷互相点评。

    他哪有这个兴致?当即以身体不适为由,脱身而去。

    幸好没掺和,若非如此,岂能品尝到吴掌柜的新菜!

    吴铭揣着未卜先知的恶趣味故意捧他:“小官人乃名门之后,家学渊源,今科必定高中!”

    “这……”欧阳发面上微赧,“借吴掌柜吉言。然科举一途,七分实力,三分气运,和出身门第毫无干系。今科才俊如云,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话虽如此,心底仍存了几分侥幸,万一自己的酸文恰合某位考官的眼缘哩?

    距放榜尚有一月,是龙是蛇,彼时自见分晓。至于眼下,姑且大快朵颐,方不负吴掌柜的好手艺!

    欧阳发将秋闱抛诸脑后,夹起鱼肉送入口中。

    哎,真香!

    ……

    “哥哥好文章!今科解元,非兄长莫属!”

    一出考场,二苏便迫不及待地交流策论。

    苏轼将自己的破题立意娓娓道来,苏辙听罢,不由得拊掌赞叹。

    不愧是哥哥!这破题之新奇,立意之精妙,端的独到!

    苏轼哈哈一笑,眼中神采飞扬:“解元倒是未必,待下月放榜,我兄弟二人自当榜上有名!”

    “哦?听尔等口气,已是十拿九稳了?”

    苏洵含笑走近,免不了要细细询问一番。

    听了两个儿子的破题思路,他不禁捻须而笑,面露赞许之色:“不错!不落于窠臼,不囿于陈见,文心已成矣!”

    见父翁神色欣然,苏轼趁机说道:“爹爹,孩儿和子由欲邀林家兄弟及诸友同游东京,领略京师的繁盛风华,可好?”

    苏洵点头应允,忽又话锋一转:“纵使解试得中,亦不可自矜自傲。须知春闱才是重中之重。你二人可暂歇数日,中秋之后,须即刻收心,专注课业,再攀层楼!”

    “孩儿谨记!”

    兄弟二人齐声应和,彼此对视一眼,嘴角扬起心照不宣的笑容。

    距中秋尚有四五日光景,这几日定要去吴记川饭吃个痛快!

    却不知,是否还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