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掌控先机 (第1/3页)
“哐!哐!哐——”
青州城大街小巷,响起阵阵铜锣声。
“府衙告示!粮商钱大富伪造官券,扰乱粮市,已畏罪自尽!其家产悉数抄没充公!此案已结,望尔等引以为戒,安分守己!”
差役的喊声,穿行在青州城的大街小巷。
百姓们纷纷聚拢到告示栏,听着告示的内容,脸上表情各异。
有拍手称快的,有心有余悸的,也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
“死了?这么快?”
“呸!死得好!这种黑心粮商,就该是这个下场!”
“听说他背后有人呐……”
“嘘!慎言!没听告示说案子结了吗?莫再议论了!”
城西,原钱大富的丰裕号总店大门紧闭,交叉贴着青州府的封条。
昔日车水马龙的景象荡然无存,只留下几个看热闹的闲汉和一片狼藉的萧索。
而在城外的黑水河码头,却是另一番景象。
新归青州卫管辖的仓区前,军士们正押送着从钱家各处产业查封来的粮袋,一车车运入新建的仓廪。麻袋上“丰”字标记被粗大的墨笔划去,仿佛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指挥使司,后院书房。
林川负手立于窗前,望着院中那株老槐树,沉默不语。
“粮饷折色”这四个字,在他脑海里翻腾着波澜。
这政策他太熟悉了。
前世读过的史书,看过的那些历史剧,有太多类似的情节。
这个政策的初衷无不是想通过货币化手段简化税制、提高效率。
可最终呢?
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下,这些政策不管初衷如何,都会在实际推行中慢慢变味。
就像《雍正王朝》里演的那样,年羹尧在西北的军需采办,表面上是朝廷拨款,实则层层盘剥,养肥了多少中间蛀虫?他们就是靠着信息差和权钱交易,在政策的缝隙中吸血自肥。
就连人们最熟悉的和珅,最初不也是靠着在军需采买、税银流转中上下其手,才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吗?
如今大乾朝推行的折色新政,简直就是蛀虫的温床。
钱大富不过是个开始。
林川几乎可以预见,随着折色政策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