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隋朝64(杨广) (第2/3页)
这么多的有才之人等待着皇帝去发掘。
能够读的起书的人,实在是太少,他们也不过是找到了一些察举制下的漏网之鱼罢了。
不过,相比起大臣们疯狂举荐自家子侄的行为,科举制在选拔人才上确实还是有点好用的。
“来人,有没有说说这个‘投牒自进’?”
杨坚问道。
虽然杨坚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是他觉得自己作为皇帝,不太好给这些大臣做解释。
“回禀陛下,这个臣知道!”杨素起身回答。
其实这个词在他们隋朝,还不算很陌生,毕竟这是北齐的制度,而且除了自荐之外,这个制度在其他方面应用的还是挺不错的。
杨素向着杨坚拱拱手:“陛下,投牒制度,是当初北齐的一项制度,而且,在北齐,这项制度并不是用来自荐的,更多的是应用在其他方面。”
“在北齐,它是指一些司法文书的呈递,也就是投递诉状,更多的是在律法中使用,当初北齐可是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案子,百姓们因为觉得史书有争议,一直都在投牒抗议。”
杨素一板一眼的讲述着,没错,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投牒,但是此时的投牒跟天幕上说的投牒,很明显不是一个意思。
杨坚轻轻咳嗽了两声:“朕记得,北齐的这项制度也是这么用的,原来还能发挥出别的用法吗?科举考试自荐?看来又是后世的延伸用法。”
“那罗延,不如我们也试一试?反正天幕都已经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我们不妨就试上一试!”
独孤皇后劝道。
作为独孤家的女儿,察举制确实能够保证还是世家门阀的苏独孤家的利益,但是现在,她是大隋的皇后,自然事事应该以大隋的利益为最优先!
既然科举制要比察举制有用,那就改!
秦朝。
秦始皇嬴政也一直都很想推广科举制,但是秦朝的国情根本就不允许!
一来,秦朝没有这么多的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