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第二案!! (第2/3页)
欢深夜吃东西,他问道:“那后来,原三大队是怎么调查的?”
冯小菜把暖水瓶放在角落里,然后走过来,坐在一把空椅子上,她把双手插在并拢的大腿缝里。
“一是通过周蕾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来查,另外就是找目击证人,排查周蕾的一些老熟客。
当时,法医和技术室给的线索是,凶手在被害人的大腿上留有精斑,可以作为生物证据,但这个条件有限,筛不出人。
还有就是在林子里提取了凶手的脚印,通过足迹显示凶手的身高是在170到175公分,体重65公斤到70公斤,这个范围也很普遍。
结合这几点,我们查了半个月,没找到任何线索。”
杨锦文问道:“指纹呢?”
“没有留下指纹。”
姚卫华皱眉:“那凶手作案时是戴着手套的?”
冯小菜摇头,又点头:“我师父分析说,如果是带手套的话,那肯定是比较好的、很光滑的手套,因为被害人有过挣扎的,从被害人身上和现场没有留下劳保手套的纤维。
查到后面就成了悬案,我师父转变了思维,他认为凶手的经济条件肯定不错的,就是从没留下指纹这个关键线索来断定的。
如果是普通人作案,还把被害人的脖子连捅三下,心理素质肯定没那么强。”
“那一大队和二大队当时成立专案组,他们是怎么调查的?”
“他们没查711案,卢队和沈队认为,711案就是随机作案,因为据被害人的室友吴桐说,她俩是在晚上六点出来的,晚上九点,吴桐接了三个客人,她当时在楼上‘工作’。
周蕾当天晚上也有五个客人,所以她身上的生物检材,也找那五个人对比过,都不是他们留下的。
也就是说,六点到十点半之间,按照这个时间段,卢队和沈队调查了当晚周围的所有人,没有找到可疑的人。
于是他们就判断,应该是在十点左右,附近商铺关门后,凶手找上了周蕾。
也就是说,凶手案发当晚没踩过点,或者是之前踩过点,最后就查不到人。”
杨锦文站起身,从办公桌上拿起另一份案卷,也就是发生在次年、97年6月9号的命案。
他坐下来后,翻开案卷,开口道:“小菜,你给我们说说609这个案子。”
冯小菜点点头,摇了摇修长的双腿,两只手掌全部没入大腿缝里,表情显得有些不安。
“被害人名叫万思苗,十九岁,同样是性工作者,她的遇害也很随机……”
随机作案是最难调查的,没有利益纠纷,就无法摸排社会关系。
指向性的物证、例如生物检材、指纹,因为条件有限,也不好筛查到人,像是指纹库录入电脑,一检索就能匹配嫌疑人?在现如今是不可能的。
“案发时间是在6月9号的凌晨一点,地点是在石林区四海路的垃圾站。
四海路的夜市后面是旧城区,里面巷子很多,叫四海胡同,里面的情况很复杂,很多小作坊藏在里面。
在案发前,万思苗也是在胡同里揽客,从晚上七点,到凌晨一点这段时间,她和好几个女的坐在四海路的113号里面的长椅里……”
杨锦文从案卷里找出万思苗的照片,以及拍摄到的她‘拉客’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