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9章 天启元年  哈哈哈,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 39章 天启元年 (第3/3页)

    “人,战马需要水!”

    戚金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大军出征靠近水源是第一要素,第二你看这里的地势,这里高,离沈阳只有七里,可以俯瞰整个战场!”

    “也就说如果攻城,他们会攻打东门对吧!”

    戚金点了点头,如果建奴大军安置在这里,那就是沈阳的东北方,那一定会攻打东门。

    因为能看得见!

    “辽河也是天然的屏障,能阻绝大队骑兵的突袭!”

    余令的两点说的很好,戚金赞许的点了点头。

    如果建奴那边领兵之人不是傻子他们就会把营地安扎在这里,这里是最优的地方。

    “他们这是准备长期打下去!”

    戚金点了点头,赞许道:

    “继续说!”

    “现在河道结冰,爬犁运输物资比战马快,天暖之后河水化冻也可以运输,既节省人力,又提高做事的效率!”

    戚金的大局是无与伦比的。

    用他的一句话来说,只要城不破,哪怕打个平手建奴都受不了。

    战场就是一张巨大的嘴,每日的消耗无与伦比。

    建奴这个时候着急动武,一定是缺粮,如果不缺粮食,等到明年再来打,那才是他们最强的时候。

    因为,他们能彻底的把大明降卒,工匠的力量为其所用。

    打仗,打的其实就是粮食储备。

    袁应泰很听劝。

    他知道戚金余令等人要用奇兵袭营,也知道沈阳城是重中之重,为了防止三位总兵冒进他下了死命令。

    守城可以,没他的命令出城直接斩。

    只要城守住,他袁应泰亲自给诸位请功。

    贺世贤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

    贺世贤很怕袁应泰,别看袁应泰和客军的那些将军有说有笑和蔼可亲。

    因为人家客军是来卖命的,对人家好是理所当然。

    谁叫辽东铁骑不争气呢?

    可对于城里这些总兵而言,袁应泰很不好相处。

    在过年那天他蛮横撤了李如桢的总兵一职,拿走了他所有的职权。

    尤世功成了总兵。

    尤世功是陕西榆林人,在成为总兵之后他当晚就拉着老乡贺世贤去找了余令。

    余令是鼎甲。

    是从西安府走出来的鼎甲。

    余令还是文人,是皇帝潜邸时的右庶子。

    尤世功自然亲近余令。

    在他的眼里,余令注定是要走到内阁的,只要余令进内阁,他尤世功在朝堂就有人。

    若果真犯了事,他就能像祖大寿一样“起死回生”了!

    至于李如桢,熊廷弼动不了他,忌惮他,袁应泰可是一点都不怕他。

    从官这些年,袁应泰身上没有污点,这就是他的底气。

    建奴攻铁岭,他李如桢拥兵不援,致铁岭失陷。

    这件事他无论如何都洗不干净。

    袁应泰新官上任没烧三把火,不代表他是一个面瓜性子,不代表他没有棱角。

    没有手段的人是做不到"两河之冠"这样傲人的政绩的。

    李如桢一倒,韩家大难来临。

    在抄家这方面吴墨阳在余令当东厂千户那会积累了很多经验。

    虽然面对韩家这种辽东土著稍显不足,略显稚嫩。

    这段时间韩家一定销毁了很多机密,也做好了准备。

    可韩家不知道,在余令的这支客军里还有一个在锦衣卫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油条。

    吴墨阳的老父亲,被苏怀瑾恭敬的请进了韩府,如同回到自己家。

    谁也没想到,客军里烧“大锅饭”的竟然是锦衣卫老油条。

    当吴墨阳的老父亲从床榻甲板里摸出一本厚厚的账本,韩家就开始死人了。

    审问嘛,避免不了磕磕碰碰,吓死几个人正常不过。

    沈阳的风有了淡淡的暖意……

    当屋檐在晌午的时候开始有滴答滴答的响声时,西北突然出现了一条黑线。

    随着黑线出现,沈阳城内响起了刺耳的号角声。

    余令望着那铺天盖地的人马深吸了一口气:

    “贼你妈的,终于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