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 章 额回啊  哈哈哈,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49 章 额回啊 (第3/3页)



    “凉凉,这次我真的错了!”

    钱谦益一愣,哑然失笑,喃喃道:

    “他整个人疯疯癫癫,但他这个人很重感情!

    谁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不讲身份,你看他对肖五,对军中的兄弟真的如兄长!”

    “为何,真的这么做了岂不是无上下尊卑?”

    “我问他了,他说了,他说自己小时候是一个乞儿,那时候最期盼的就是遇到一个好人家,给他一点吃的。”

    “或许那段日子让他记忆深刻吧!”

    袁应泰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他觉得这些都是真的。

    他明白,若是真的,余令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这里面的苦除了他自己知道,外人无法体会。

    “所以,朝堂之事寒了人心!”

    “其实早就寒了,这一次来辽东若不是先皇神宗让他来,他肯定不会来,他的字是神宗给起的,他在报恩呢!”

    “还有别的事情?”

    “有!”

    钱谦益把余令在京城杀贼的事情讲了,把余令连琼林宴都没参加的事也讲了。

    讲完之后袁应泰彻底的不说话了,不停的叹气。

    大明男儿心中有热血的人就是这么变凉的。

    “大人,余大人已经收拾好了,客军已经在校场收拾完毕,看样子要走了,大人,我们要不要去送行!”

    “快,快……”

    校场里的众人喜气洋洋,没有人不想回家,都想回家。

    这次一起回家的人多,戚家军,白杆军都一起走!

    三军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聊起天来也比手画脚。

    白杆军说的话还能听懂一些,戚家军他们说话虽然也能听懂,但前提是得把语速放慢,快了就听不懂了。

    方言实在是,一言难尽……

    校场的这些人是一起上过战壕的人,如今要回家也不讲究什么站位,小队人到齐,三三两两的就聊了起来。

    袁应泰匆匆赶来。

    钱谦益牵着马,匆匆忙忙的入队。

    在他身后,喜气洋洋的翰林院文吏也开始入阵,他们跟余令一起来,自然要一起回。

    这群人虽是小吏,但不是傻子。

    能在翰林院里当小吏的,那都是人精,都是人上人。

    现在钱到手了,军功也有了,他们也不愿留在辽东!

    他们留在这里怕死的不明不白。

    “守心,老夫的为人就这么不值得信任,给我留点人吧,你放心,我在,没有人可以动得了他们!”

    余令摇了摇头。

    余令不是不信袁应泰,在余令的眼里袁应泰真的算是一个好官。

    可朝堂之事,军政之事不是一个人说的算的,那是政治的博弈,一句话,会死很多很多人。

    “袁大人,小子想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你听么?”

    “余大人请讲!”

    “两三年后建奴绝对会再来,我的建议是熊大人的布置不但要好好的安排下去,城墙也要不断的加固!”

    “建奴若来了……”

    余令望着袁应泰的双眼认真道:

    “死守城,不出击,等待辽阳的大军来就可以,奴儿很聪明,他们人心很齐,野战他们很厉害!”

    “在你的心里我不如熊廷弼是吧!”

    “熊廷弼大人后勤不如你!”

    袁应泰苦苦的笑了笑,他知道是这么一个结果。

    可男人嘛,就算自己知道结果了,也要亲耳听到,然后让别人扎一刀。

    望着发呆的袁应泰,余令翻身上马:

    “大人额回啊!”

    “额回啊,额回啊……”

    秦音回荡,在一声声“额回啊”的告别中,玄鸟旗飘起,走出城门,朝着山海关方向越走越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望着秦军唱着歌离开,袁应泰突然想到朱熹圣人在《诗集传》里的一句话。

    是他专门写给秦人的。

    他说:

    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