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 章 前往辽东的探子 (第3/3页)
书上看到过,但他不懂为什么会判若两人。
朱由校笑了笑,忽然道:
“殿试结束之后袁大人将任登莱巡抚,理军务,使持节视师海上,探子你选好了没?”
“选好了!”
“谁为首!”
“苏堤!”
“他可以么?”
“可以,他有大儒般儒雅的外表,也有狠辣的心,东厂刑案司出身,他的反差绝对大,没有人会想到他是谁!”
“功绩!”
“归化城的大火就是他放的!”
朱由校疑惑道:“我听说人是余令杀得多,大火是刘州放的!”
陈默高低下头,认真道:
“东厂做事有化名的习惯,他那时候化名刘州,刘州是他,他也是刘州!”
“你们的目标!”
“陛下,我们的目标是建奴的女婿刘爱塔,他现在替建奴镇守金州,我们准备从他身上下手,继而打入建奴内部!”
朱由校点了点头,脑子开始思考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如今的建奴在抚顺一带挖壕沟。
如此也就验证了自己当初的猜想,他们要蛰伏积攒力量,他们可能打草原,也可能对朝鲜动手。
更有可能是双箭齐发。
粮食不足是他们最大的问题,镇守蓬莱,扼守东江口岸,如此就能最大程度限制建奴粮食的进入。
可长城这边,林丹可汗现在还在要岁赐。
如今的林丹可汗狮子大开口,竟然拿建奴这个由头来威胁大明,张嘴就是五十万两!
(pS:崇祯时期问崇祯要一百万!)
朱由校恨不得现在就派人去弄林丹可汗部。
他不是脑子一热,而是现在的时机的确是最好的时机。
如今国库空虚,辽饷一事让百姓苦不堪言,派兵动武若是一战而胜就可以解决问题。
就怕战事不明,再陷泥潭。
明日的大朝会要商议这个问题,如今朝堂的主流是“联蒙抗金”。
朱由校想不明白,朝堂都是聪明人,为什么想法却是如此的幼稚。
灭了建奴,恢复以前给草原各部送岁赐的日子?
见皇帝又开始发呆,陈默高默默的退了下去,信已经发出去了。
长安的“大儒”苏堤一定非常的欣喜。
他娘的,谁能想得到一个满手鲜血的东厂刽子手能教书?
问题是人家教的还真好。
若不是说出来容易被读书人骂,陈默高真想告诉那些仰着脑袋走路的读书相公。
教书育人,东厂也是可以的。
皇帝在发呆,久久都没说话!
宫女望着皇帝,她们认为皇帝肯定是和先前一样在想乳娘了,可这群人哪里知道客氏如今在洗衣服。
今后估计怕是出不来了。
长安的苏堤泪洒灞桥,他终于懂了离别是何等滋味。
先前时时刻刻想着重操旧业,如今圆梦了,可望着眼前的这一群孩子,铁打的汉子一边笑一边哭。
“先生,你还会回来么?”
“会!”
“先生,我会好好读书,去了京城我就去看你!”
“好!”
“先生,这是我娘做的干粮,你拿着路上吃!”
“好!”
“先生,这是所有孩子家长筹钱给你打的酒,你路上喝!”
“好!”
“先生.....”
被人抬着来的苟老爷子颤颤巍巍的朝着苏堤认真一礼,身后的数百文人,官员全都真心实意的弯腰行礼。
苏堤嚎啕大哭。
这种发自内心的敬重是他这一辈子没有的东西,他以为他永远都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如今......
如今,就算死也值了。
“余令啊,你看看你,这都怪你啊,你为什么让我教书啊,我都说我不行了......”
苏堤不敢再待下去了,再多等一会儿,他怕他会抗旨!
“走了,别送了.....”
“我等为先生送别,祝先生一路平安,我等学子牢记教诲,克己,修德,习文武,我等恭送先生!”
孩子们的送别伴随着钟声在长安激荡。
苏堤不敢回头,待冲出三四里地,他的哭声也大了起来,悲怆了起来。
“我也舍不得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