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八章 如烟训“犬”  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一十八章 如烟训“犬” (第1/3页)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农户真的要比其他地区的农户过得轻松。

    因为辽西地区的百姓只是不用将税交给京城那边的朝廷,但不代表他们不用交税——

    作为辽国公主的汤沐邑臣子百姓,也是要交税给慕容如烟这个名义上食邑的公主的好吧!

    不过,由于整个萧国从前是林牧文明诞生的民族统治的,这就导致萧国对农税并不像南楚国那样看重,收取的农税很低,乃至有“上古盛事之风”,这也是朝中大臣吹捧皇帝的常用手段了。

    毕竟,萧国看重的可是人头税。

    并且为了收取人头税,萧国上下可谓是用尽了各种手段,推行了古代版的“人口普查”,风气极盛之时,乃至半年一次“人口普查”(不当人的先帝在位搜刮民脂民膏时),堪称古代文明之最,其严密程度,几可媲美近代工业文明之初。

    是以,严格来说,这种在收取农税之上再=还要收一层“分成”,其实相当于一层变相的苛政杂税,再加上人头税、免役税,林林总总算下来,压根儿没人愿意响应慕容如烟的号召,主动应征这三个项目!

    尽管从名义上,作为“龙兴之地”,辽西一带本不用缴纳人头税,也就是口赋、算赋,这是多年来,朝廷对辽地和白山氏的优待。

    只不过最初的优待,在一代代皇帝治理后的今日,已经成了眼中钉、肉中刺,不然慕容真也不会抓住机会,把辽西封给慕容如烟了。

    哦,你问他怎么敢把“龙兴之地”轻易许人?

    开玩笑!靺鞨人当初打天下的时候,可是好几十个部族拧在一起南下的,光是“龙兴之地”,就有十几个,这辽西最大一块的“龙兴之地”,是姓白山的,又不是姓慕容,连税都收不上来,没收益不说,还连年倒贴钱荣养那群白山氏的蛀虫,慕容真早就看不顺眼了!

    正好趁这机会给了,他白山氏能怎么办,还敢造反不成?

    最关键的是,要是这地方的百姓真过得松快也就罢了,偏偏这些“龙兴之地”的免赋政策别人不知道,慕容真还能不知道吗?

    该收的照样收,只是全肥到了地方乡豪——那些有从龙之功的靺鞨贵族的手中!

    有的地方甚至胆大包天地比其他正常交税的地方收的还多!

    骂名,皇帝担了,好处,落那些靺鞨贵族手里了。更欺皇帝太甚的是,逢年过节那群糟心玩意儿还用搜刮的民脂民膏的零头的零头,搞点土特产往自己御案上一送,他就得捏着鼻子回送一堆好东西!

    送少了还不行!体现不出当皇帝的高端、大气和上档次!

    这叫个什么事儿!?

    “他们用朕的钱,拿着仨瓜俩枣糊弄朕,还要从朕兜里再捞一笔出去,朕还要谢谢他们吗!?”

    “真是欺人太甚!他们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

    “这是他们白山氏、徒单氏、蒲查氏、斡勒氏的天下,还是朕的天下!?”

    “朕是什么大冤种吗!?”

    怒看十几本自家皇妹送到宫里的修仙的慕容真,十分熟练地用着新学到的各种口癖,对自个儿唯一不是靺鞨贵族出身的、香香软软的宠妃裴贵妃碎碎念个不止。

    毕竟,有哪个皇帝能容忍这种事的?

    以前是以前,奴隶社会时期的部族,在联合和制度下才能有足够强大的力量谋夺天下,也就将这种“哥俩好”、“兄弟情”的部族情节带到了治国当中。

    但随着靺鞨人越来越学习中原人的制度、习惯中原人的文化以后,尤其是被中原出身的某知名大儒教导过的慕容真,就越来越不能容忍这种权力分配的方式了。

    中央集权,必然是每个封建王朝最终的方向。

    所以,慕容真在看这些掌握着特权、拧起来甚至是一股可以撼动慕容氏的力量的靺鞨贵族时,心底也就越来越不爽,只是不爽再多,却也苦于没有机会解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