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办成事不容易,但搞事情可太轻松了!(求月票) (第2/3页)
他话说得委婉,意思却很明白,就是想请杨授程帮忙做些公关,为影片入围和拿奖加把劲。
“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
杨授程几乎没犹豫。
《太阳照常升起》里有英煌的大笔投资,真能拿奖,后续版权售卖、海外发行都能更顺,何乐而不为?
其实当初在投资时,他就在内地打听到了姜闻的一大“陋习”。
拍戏爱超支!
他甚至都已经做好了“亏本赚人情”的准备,可如今竟有机会靠拿奖回本,自然乐意出力。
王佳卫那边其实挺好沟通。
虽然那家伙拍戏慢得让人抓狂,比姜闻还能拖,风格也偏意识流,但却挺会做人,也懂圈子里的规矩。
姜闻自己去要面子,未必顺利,但以英煌的名义出面,事情却会顺利许多。
见杨授程答应,姜闻松了口气,又端起酒杯:“多谢杨董帮忙!”
吕睿在旁静静听着,偶尔插句话圆场。
他心里清楚,有杨授程帮忙公关王佳卫,《太阳照常升起》在戛纳的胜算无疑又多了几分。
韩三坪见状也笑着举杯:“要是真能拿奖,也算给咱们华语电影争了口气,我也陪一杯。”
气氛一时间变得格外热络。
刚才谈正事的紧绷感很快散去,几人天南海北地侃起了大山。
姜闻又喝了杯酒,兴致勃勃地聊起了未来规划:“接下来,我想拍一部文艺和商业结合的片子。
既不想丢了自己的风格,也想让更多观众能看懂,别像之前那样太偏艺术向。”
韩三坪接过话茬,分析起了华语电影市场的风向:“现在内地观众越来越认优质内容,只要故事好、制作过关,票房基本不会差。
后续中影也会多推些合拍片,把市场再做大点,香江、澳门、湾湾市场的电影,只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是十分欢迎的。”
杨授程听得连连点头,脸上满是羡慕:“唉,跟内地真是比不了啊,香江电影市场这下坡路是真刹不住了。”
他叹了口气,说起了港岛演员的窘境,“中年演员还是刘德哗、梁佳辉、张佳辉、梁朝玮那几位撑着。
年轻演员里愣是没一个能扛大旗的,成龙年纪越来越大,动作戏明显有些吃力,李连结又一身争议,也没法像以前那样挑大梁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圈子里现在都把希望放在了甄子玬身上,想让他接过成龙和李连结的担子,把‘功夫片’的招牌再撑起来。
去年的《七剑》《杀破狼》《龙虎门》,还有今年正在拍的《导火索》,资源给得很足,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接住,带着香江电影再冲一把……”
这番话里满是无奈。
和其他香江资本面对媒体时一个劲的吹嘘“港片屹立不倒”不同,杨授程对港片的现状看得透彻,态度也格外悲观。
“甄子玬?”
吕睿在心里咀嚼着这个名字,悄悄摇了摇头。
他可太清楚这位的后续发展了!
前世,甄子玬确实靠几部功夫片火了一阵。
可后来的“戏霸”争议、赵甄骂战、为辱华品牌站台,再加上耍大牌、讲排场的传闻,让他在内地的口碑一落千丈,最后几乎没了主流资源。
要是没有这些幺蛾子,以他的功夫底子,或许真能追一追李连结和成龙的成就。
可他太傲,总把自己当“外来的腕儿”,在需要收敛的内地市场里摆架子、惹是非,栽跟头是早晚的事。
……
一个半小时后,饭局结束。
姜闻喝得醉醺醺的,被助理扶着回了酒店。
韩三坪打了声招呼后,也坐上车直奔家里。
送走两人,杨授程转头看向依旧清醒的吕睿,眼里带着几分期盼:“吕导,现在时间还早,咱们找个地方喝杯茶?”
“行。”吕睿笑着点头,他正有此意。
茶他其实喝不惯,但却很乐意听杨授程聊香江圈子里的内幕。
尤其是那些十多年前的旧事,网上的新闻哪有内部人士说的真切?
茶馆里,茶水刚端上来,见吕睿兴致颇高,杨授程便敞开说了些能讲的内幕:
“刘德哗当年确实经历过胶卷被抢的遭遇,还曾被人拿枪指着进过剧组,那枪手是李连结前经纪人蔡资明派去的……”
他对华盛没什么好感,说起来毫不客气,“蔡资明跟向家一个路子,都是混荷兰那边的。
李连结跟嘉禾闹掰时,他趁机插手上位成了经纪人,还靠人脉逼嘉禾解约,退还了李连结的工资,搞得徐尅的第二部《黄飞鸿》都被迫停拍。
后来,还是吴思沅从中斡旋,两边才达成妥协,让李连结拍完了片子……”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说到底大家都是为了钱,只要利益谈拢了,事其实好办的很。
“所以蔡资明被枪杀,还是因为太嚣张了?”吕睿追问。
“没错。”杨授程点了点头,“他当时是在自己创办的电影公司门口遭了枪击,当场就没了,李连结得知消息后,吓得回来内地躲了半年……”
说着,他突然话锋一转,“你那时候……”
吕睿接话:“还在上小学。”
“哈哈,那你是真年轻。”杨授程笑着,语气里带着追忆,“我那会刚收购了叶志明的飞图唱片,4年后,也就是你上初中那会,我才正式成立英煌娱乐。”
吕睿顺势夸了句:“杨董这一步步走得倒是扎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