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初审被打回来了?目标:助韩三坪上位、养龙!(求月票) (第2/3页)
收购那块归业务部门管,我可插不上手。”
他如今还是中影副总,真要想全盘统筹,必须得等坐到董事长的位置上,才有足够的权限。
吕睿挑了挑眉,脸上露出了狐疑的神色:“那您专程过来,是有别的事?”
“是《药神》的事。”韩三坪语气沉了沉,“初审没过,被打回来了,有几个地方得再改改。”
“……”
吕睿瞬间陷入了沉默,过了几秒才有些崩溃地说道:“您这还不如来问我的罪呢!”
比起其他麻烦事,电影过审卡壳才是真的让人头疼。
一想到好不容易做好的成片要被改得七零八落,他就满肚子的憋屈与牢骚。
“你别太气馁,这很正常。”韩三坪反倒安慰起了他,“你这才是第一次被打回,当初娄晔、贾章珂拍片子,哪部不是被打回几十次才过审?”
吕睿的自我调节能力向来不差,很快就平复了情绪。
其实他早有心理准备,毕竟现实题材电影过审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事,修改几次也不算大事。
更何况还是《我不是药神》这种禁忌题材的电影,不改个几次,上头怎么可能给过?
至于像有些导演那样,不修不改就直接送国外电影节这种操作,他可不敢碰。
姜闻就不提了,前段时间的娄晔就是典型的教训。
他擅自把未经审查的《颐和园》送去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违反了《电影管理条例》,直接被罚禁拍五年。
反观姜闻,《太阳照常升起》在戛纳拿奖,没出任何岔子。
娄晔后来气得大骂总局,干脆跑去了国外拍片。
但吕睿却没必要走这条路。
他手里有海外资源,真要去国外发展也比别人容易。
但和上头对着干却没半点好处,而且他也不愿意放弃国内市场。
既然被打了回来,那就慢慢改呗,大不了就磨到符合要求为止,没必要逞一时之快,断了后续的路。
想通这些,吕睿看向韩三坪:“谢谢您特意跑一趟,您知道具体是哪几个地方需要改吗?我好尽快调整。”
韩三坪道:“我让手底下人把修改意见整理好了,一会儿发给你,主要是几个涉及药品交易的细节,还有结尾的处理,稍微调整下尺度就行,不算大问题。”
“行,我知道了。”吕睿松了口气,话锋又陡然一转,带着几分试探问道,“对了韩董,关于影院收购的事,中影后续……应该不会刻意针对我吧?”
这话可不是没道理。
别看他砸了2亿多资金入局院线,未来还可能追加投资。
但在中影面前,睿兴院线终究只是个刚起步的“弟弟”。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还得跟着中影这个老大哥混饭吃,仰仗着对方脸色行事。
很多人只知道中影有院线、投电影、发行渠道强,却没看清它最厉害的其实是背后的官方属性。
要知道,当前市场上相当比例的电影政策、行业标准,可都要通过中影制定才能执行。
进口片审核、批准的权力更是被其牢牢握在手里。
院线方再牛,各大电影公司再捧着,但也得看中影的脸色。
就拿放映权限来说,不管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中影都有不小的话语权。
前世《我是传奇》根本进不了内地市场,今世能顺利上映,靠的就是中影从中协调。
这就是中影的含金量。
眼下吕睿想的是,要是中影因为没竞争过他就恼羞成怒,那么后续睿兴院线的排片、睿视界的电影过审,都有可能处处碰壁,那麻烦可就大了。
“哈哈哈!”韩三坪突然大笑起来,看着吕睿紧绷的神情,反问道,“为什么要针对你?
你现在可是华语电影圈的‘当红炸子鸡’,拍的片子既叫好又叫座,中影支持你还来不及,怎么会傻乎乎地打压呢?”
吕睿一听这话,暗暗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意:“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若是中影能一直保持这种态度,他后续推进睿兴院线的扩张,也就能彻底放开手脚,不用再担心背后被掣肘了。
这可比解决《药神》的修改问题,更让他安心。
这时,韩三坪话锋又一转,语气中增添了几分恳切:“非但不会刻意针对,你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来找我。
不管是协调地方资源,还是对接合作方,我都能安排人帮你搭线,后续有什么利好院线的政策,我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他这话可不是客套,而是真心实意的。
这几年,电影市场热度渐起,但资本和影视公司却只愿意把钱砸在台前,追明星、捧名导、投热门题材,一门心思想抢“上游制作”的红利,鲜少有人关注院线这个决定市场大盘的下游终端。
就像一群人都盯着金矿,却没人愿意先造锄头。
大家都想靠电影以小博大,却忘了影院硬件跟不上,再好的片子也没地方放,市场终究起不来。
可吕睿却不一样。
在民营公司扎堆挤在上游的环境里,他偏偏重金砸向院线,还能在制片端做出票房成绩大卖的作品。
这种既懂上游、又重下游的眼光,在年轻一代里实在是太少见了!
韩三坪甚至觉得,有他这样的人推动,国内院线市场说不定还能少走几年弯路。
“现阶段,市场缺好电影,但更缺能撑得起大盘的院线。
好电影能培养观众、打开局面,可院线发展慢了,就像路没修好,车跑再快也没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