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项目陆续完善,“摇钱树”都栽了下去(万字更新!求月票!) (第2/3页)
,继续解释:“项目名字既然叫《功夫熊猫》,那么核心自然就是‘功夫’二字。
毫无疑问,各位对华夏功夫的理解,终究不如国内团队透彻。
小到一个招式的发力逻辑,大到武侠文化里‘侠义’的内核,都需要国内团队来辅助把关,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形似神不似’的问题,所以,做成中外合拍片才是最稳妥的。”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不可否认,功夫的设计确实是他们的短板。
而有专业的国内团队协助,的确能少走很多弯路。
更关键的是,配音组那边早有计划。
接下来的拍摄中,主要会用西方交响乐搭配中国民族乐器。
比如二胡的悠扬、笛子的灵动、古筝的雅致,再加上鼓、锣等打击乐器烘托打斗氛围,打造出既有国际感又有中国特色的配乐。
而这些乐器的演奏、民乐的编曲,都需要国内团队来完成。
甚至就连取景地,许诚意也早有想法。
熊猫是华夏国宝,故事里的‘和平谷’要是能有中国山水的意境才更贴切。
他查了很多资料,最后发现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云雾、竹林、古桥等,都特别符合他对和平谷的想象,所以后续肯定要去国内取景。
这也离不开当地团队的配合。
如此一来,“中外合拍”的理由就足够充分了。
众人心里的芥蒂渐渐消散。
更何况,反正都是拿薪水办事,和谁合作不是合作?
至于少数对国内团队有歧视的人,吕睿早有打算。
后续一旦发现,直接清退,绝不留隐患,以免引发别的问题。
关于接下来的对接工作,吕睿全权交给了许诚意和田小鹏。
同时,他还准备让其他诸如蓝狐、咏声、若森、视美等国内的动画公司,全都参与进来。
这可是难得的薅好莱坞技术羊毛的机会。
让国内团队跟着许诚意学习3D建模、分镜设计、特效渲染的技术,这对整个国内动画行业都是一项巨大的助力。
其实当初选择让他来牵头,也是吕睿的有心之举。
毕竟其他外国导演可能会藏着掖着,甚至瞧不起国内团队。
但许诚意是华人,沟通起来必然会更加顺畅,也更愿意分享一些经验。
虽说“同胞坑同胞”的情况也在时常发生,但吕睿相信许诚意能拎得清。
《功夫熊猫》的设定是系列电影项目,可不是只有一部。
这次把事情办好了,后续几部续作的执导权必定还会是他的。
反观他在梦工厂的二十年,熬到动画总监,也只捞到联合执导的机会,头上还压着五个制片人,根本没有自主权。
一边是长期的创作自由与掌控权,一边是受限的合作执导。
不用吕睿提醒,相信他也知道该怎么选。
至于克里斯托弗·梅勒丹德利,吕睿给他的定位是“管控与建议”。
把控项目整体进度和预算,在剧本逻辑、市场定位上提建议……
至于拍摄和制作细节则充分放权给许诚意,不做过多干预。
这样的分工,既能发挥两人的优势,也能让项目推进更高效。
……
从动画部门离开,吕睿又跟着彼得来到了四楼的特效部门。
一推开门,满室的键盘敲击声与低声讨论声扑面而来。
不同于动画部门的筹备状态,这里早已经进入了忙碌模式。
数十个工位前,特效师们正在盯着屏幕。
有的在调整《暮光之城》中前期的吸血鬼和狼人变身环节,有的在测试《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战场粒子特效,每个人都专注得连有人进来都没察觉到。
彼得在一旁解释道:“目前特效部门涉及的业务,重点是公司正在推进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暮光之城》《斯巴达三百勇士》这三个项目。
不过因为咱们的特效部门刚成立,规模还不够大,只能主力负责《暮光之城》的特效制作。
至于另外两个项目,正在和华纳、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特效团队合作推进。”
吕睿微微点头,这也是他计划中的“偷师学艺”环节。
借着合作的机会,让瑞兴的特效师跟着好莱坞顶尖团队学习技术。
从建模逻辑到渲染流程,能学多少是多少。
弱小时狠狠“薅羊毛”,等自己的团队成长起来,再独立主导项目。
这招还是他从香江电影人那里学来的。
离开特效部门,两人又来到三楼的综合办公区。
这里是公司的“后勤中枢”,涵盖了财务、人事、行政、法务等职能。
相较于楼上的忙碌,这里的节奏明显平缓许多。
毕竟瑞兴影业目前对接的项目不算多,综合部门的工作压力并不大。
最后,两人来到了位于二楼的布乐姆之家。
这是瑞兴影业的发行部门,由杰森·布乐姆牵头负责。
可逛了一圈,吕睿却没看到他的身影:“杰森呢?他不在公司?”
彼得汇报道:“詹姆斯·温目前在印度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选主要角色,杰森陪他一起去了,顺便开拓印度的电影发行业务。
他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说是那边有几个本土发行公司有意向合作。”
吕睿皱了皱眉,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放心:“让助理给他们发消息,务必注意饮食和安全。”
一想到印度,他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了那些非常离谱的黑暗料理。
手抓鲜奶、混着不明调料的“口水咖喱”、用腋窝温熟的饼、脚搓出来的小甜品,还有那听着就惊悚的“抹茶肥肠”……
不能想,越想越踏马恶心。
他也不是没尝试过尊重当地习俗,可每次了解到三哥那边的饮食与卫生习惯,他都觉得难以理喻。
尤其是恒河。
明明上游的水质非常干净,可流经城市后却被各种垃圾、废水污染,堪称“元素周期表河”。
但即便如此,当地人依旧能坦然饮用、沐浴,实在是让人费解。
在他的固有印象里,三哥的卫生条件绝对堪忧,不少人身上都携带着大量病菌,和非洲某些地区相差无几。
这种人,还是让他们祸害老美和小日子去吧,可千万别去国内。
“最好让他们少在外面乱吃东西,尽量在酒店餐厅解决,也别随便接触当地的水源,免得生病耽误工作。”
他可不想自己的核心团队因为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出状况。
彼得认真点头:“我这就让助理联系他们,把你的叮嘱传达到。”
吕睿这才作罢,目光重新落回办公区:“发行部门这边,除了印度,其他地区的合作也得跟上。
尤其是欧洲和东南亚市场,争取在《暮光之城》上映前把主要几个发行渠道铺好。”
彼得连忙应下,不敢有丝毫怠慢:“放心,杰森走之前已经安排好了,欧洲那边有同事在对接,东南亚的合作意向也在谈了……”
……
用了一整天时间,吕睿成功处理完了瑞兴影业各部门的事务。
第二天一早,他又安排助理,将《环太平洋》的项目书分别送往二十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与索尼哥伦比亚。
这三家好莱坞六大公司,既是他过往合作过的伙伴,也是他习惯性“薅羊毛”的对象。
毕竟他们的家底足够丰厚。
不借助这些巨头的资源与资金,单靠瑞兴影业,很难撑得起《环太平洋》这样的超级项目。
这次来好莱坞,吕睿特意带了《环太平洋》30%的投资份额。
其中10%,他计划留给瑞兴影业。
这样一来,后续电影的发行、衍生授权等环节,瑞兴就能名正言顺地分一杯羹,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好莱坞的发行渠道。
剩余20%的份额,折合4000万美元,他打算采取“竞价”模式。
哪家公司出价更高、能提供的资源更优(比如特效团队支持、全球发行网络倾斜),就将份额优先分配给哪家。
与此同时,他还让助理将《环太平洋》的海外选角要求,同步送往了CAA、WME、UTA、ICM这四大好莱坞经纪公司。
毕竟电影中需要不少外籍演员饰演各国机甲驾驶员,而这四家经纪公司恰好手握全球顶尖艺人资源。
吕睿后续打算通过合作条件进行筛选。
哪家能给出更优惠的演员报价、更灵活的档期配合,就与其敲定独家选角合作。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演员质量,又能压缩成本。
安排完这些后,下午,他又带着彼得格里芬,驱车前往《斯巴达三百勇士》剧组探班。
车子行驶在好莱坞郊外的公路上。
吕睿看着窗外掠过的棕榈树,突然开口询问:“公司目前的流动资金还充足吗?”
截止当前,瑞兴影业正式启动或即将启动的项目已经高达五个了。
《斯巴达三百勇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暮光之城》《功夫熊猫》,再加上刚推进的《环太平洋》,累计投入金额高达2亿美元。
摊子铺得越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就越高。
他必须得提前确认好财务状况,避免陷入被动。
彼得一边平稳地握着方向盘,一边从容回复:“《斯巴达三百勇士》《少年派》《暮光之城》这三个项目的资金已经全部到位,都是按拍摄进度分批打款,不会出现断供问题。
目前只有《功夫熊猫》的资金还没完全落实,因为份额还没分配完毕,还有你新带来的《环太平洋》,后续也需要补充资金……”
“《环太平洋》不急。”吕睿打断他,“这部电影还在前期筹备阶段,资金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后续根据选角、特效制作的进度分批进场就行,压力不大。”
“那公司财务就没什么问题了。”彼得松了口气,进一步解释,“《功夫熊猫》需要的1.3亿美元,同样可以分批次入账。
而且咱们之前出品的《我是传奇》《当幸福来敲门》《灵动:鬼影实录》等项目,后续的DVD版权收入、电视播放授权费还在陆续回收,这些资金足以覆盖《功夫熊猫》的前期投入。”
吕睿微微点头,心中稍安。
《我是传奇》作为此前的票房黑马,即便早已下映,后续衍生收益依旧可观,目前还是公司的现金流支柱。
他沉吟片刻,继续说道:“《功夫熊猫》的份额,瑞兴影业这边先预留6000万美元,剩下的份额,我会带回国去。”
这部动画电影对外宣传预算是1.3亿美元。
但其实真正做出来,大概也就只需要1亿美元就够用了。
剩余的4000万美元,也就是3个多亿人民币份额,到时候可以让睿月动画,以及那些由他投资的动画公司们都分一分。
这样一来,他们派团队参与制作时便能更加名正言顺,也能更安心地‘学习’好莱坞的技术。
说话间,车子已经抵达了《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拍摄基地。
凯雷德停在了华纳兄弟制片厂门口。
两人走下车,穿过安保检查,很快就抵达了《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拍摄片场。
远远望去,巨大的绿幕布景占据了场地中央,几名穿着古希腊战士盔甲的演员正站在布景前。
扎克施耐德手持对讲机,正对着镜头调整演员的站位。
片场其余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忙而不乱,一派专业有序的景象。
吕睿没有上前打扰,而是在片场角落找到了负责该项目的制片人丹尼斯斯密斯。
“丹尼斯,好久不见。”
吕睿主动走上前打了声招呼。
“Lv,你能来探班真是太好了!”丹尼斯脸上露出笑容,热情地邀请他在旁边的休息区坐下。
“怎么样?拍摄还顺利吗?”
“当然,非常顺利,按照计划,下个月中旬就能杀青。”
吕睿满意的点头,随口追问:“有没有遇到什么技术难题?”
他知道《斯巴达三百勇士》的视觉风格极为独特,大量仰拍镜头与高对比度画面的呈现,对拍摄技术要求极高。
丹尼斯想了想,答道:“前期遇到过盔甲过重导致演员动作受限的问题,后来道具组特意调整了材质,换成了更轻便的碳纤维材料。
还有绿幕光影的问题,我们专门请了光影设计师,根据每天的自然光变化调整灯光角度,以确保后期合成时不会出现违和感。”
“演员的状态怎么样?杰拉德巴特勒还好吧,高强度的打斗戏会不会让他吃不消?”
吕睿继续追问,毕竟主角的状态直接影响影片质量。
“巴特勒很敬业,每天都会提前两小时到场训练,打斗戏基本都是亲自上阵,很少用替身。
不过我们也安排了专门的体能教练和医疗团队,确保演员的身体状态,避免出现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