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5章 赤字,一代机【上】!  抗战:大陆第一悍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505章 赤字,一代机【上】! (第3/3页)

重要革新。

    走到这架新战机跟前,能明显看出它比一号略大一些,气动布局也又变了。

    一号的两个机腹进气口,现在合并成了一个,位于机腹正下方。

    机翼的后掠角度明显加大,已经很有后世战机的模样了。

    虽然用了大后掠翼,但机翼与机身的连接方式改为垂直对接,整体翼面积也比之前更大。

    尾翼仍然延续了双垂尾设计,不过两个垂尾间距拉大了。

    因为机尾不再是一个喷口,而是两个。显然,这次用的是双发动力。

    机头设计得更尖、更长,线条也更圆滑。

    不过飞行员座舱却没有延续一号那种略微凸起、视野良好的造型,反而看起来有点窄,视角似乎不太开阔。

    张元初下意识地看向钱成宁,溧水研究所的风格他是知道的,带点汉斯国那种科研气质:

    军方一般不直接招标,而是让科学家自由发挥,偶尔提点修改意见。

    他们也往往把武器打磨得像艺术品一样完美。

    所以,他绝对不信这帮人会在视野上妥协。

    钱成宁一看张元初的目光在座舱和他之间移动,立马会意,笑呵呵地走上前,拍了拍起落架:

    “总司令,别小看这个座舱啊!我们最初确实没打算用窄视野设计,毕竟不符合咱们一贯的要求。

    但后来为了速度和机动性,不得不做些取舍!不过我们在视野方面也做了其他补偿。”

    他说着招手叫来一名研究员,接过一份大幅图纸,递给张元初:

    “您看,虽然直接视野受限,但我们在雷达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研制出的小型雷达探测距离达到十公里,我们在机头装了这玩意儿,机身也加了特殊信号发射器。”

    “空战的时候,飞行员可以通过座舱内的显示屏掌握周围敌机的动态。

    视野窄,主要是对机身下方有影响,而雷达,正好把这个短板给补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