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聪明的郑家,遇阻! (第3/3页)
招人眼红,也不犯忌讳。
你看老宋家他们,老想在敏感领域插一脚,结果一直被王文盯着。
可你做旅游,王文看一眼就懒得管了,毕竟碰不到金融部的底线。
“那倒是!”张元初应了一声,想了想又说道:“老郑家当年跟我们关系不错,您可以转告他们。
入境证明这事,我没法给他们开快速通道。规矩就是规矩,谁也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这点没得商量!
不过您可以透露一下,我正准备出台新策,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张元初已经有推行护照的打算了,虽然目前还没几个国家用这东西,但他可以先在周边试行。
这样的好事,估计别国也乐意。等时机成熟,再慢慢把推广到全球。
“这样最好。”张兴忠点了点头,老郑家本来也知道直接找张元初办证难办,才托他传话的。
………
西南云山深处
“天马计划”和“云计划”从立项至今,已经推进了好几年。
进展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一方面,晶体管计算机经过不断改进,算是达到了它的巅峰。
说得好听是巅峰,说得直白点,就是已经没多少提升空间了。
好处是,计算速度比之前的电子管计算机快了一大截。
坏处是,这也意味着技术到头了。
另一方面,导弹的精度问题依旧棘手。
两年前,导弹在五百五十公里内命中率还不错。
可两年过去,最大精确射程只提到六百三十公里,再远就保证不了精度。
想尽办法也突破不了,让人头疼。
不过也有亮点,月兔计划研发的火箭发动机被移植到导弹上,阴差阳错搞出了射程四千多公里的型号。
放在这个时代,这数据已经相当惊人。
可惜,没有军事卫星引导,精度差得离谱。
今年初做过一次试射,从云山深处的发射井打向海上目标,结果落点偏离了一百多公里,简直没眼看。
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提升精度,可就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摸得到,却穿不过去。
到底是什么在限制,他们至今还没完全弄明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