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第686章 鳗鱼订单  重生1984:我靠赶海打渔成首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卷 第686章 鳗鱼订单 (第2/3页)

为了出口服务。

    像沙洲冷冻加工厂之类的厂子,绝大多数都是由地方财政扶持投建。

    要是不能创造外汇收益,工厂不仅会被收回补贴,甚至会直接关停!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这个时候,沙洲冷冻加工厂应该是刚成立,而成立的第一笔订单,就是导致工厂最后倒闭的原因。

    五吨倭国海鳗订单!

    不同于其他国外订单,所订购的冷冻鱼,比如常见的带鱼和鲳鱼,每顿收购价仅在百元。

    倭国的鳗鱼订单,对于国内来说,属于高附加值创汇!

    收购价格是普通鱼的三倍。

    对于沙洲冷冻加工厂的领导来说,只要能完成这笔订单,不光能靠着外汇收入,填补建厂初期的投入,还能帮助市里完成年度创汇指标。

    最后因为这笔订单,还能获得外贸局的政策倾斜。

    创汇即生存,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这个年代,沿海国营企业的缩影。

    除此之外,这笔订单,对于沙洲冷冻加工厂,不止是救命钱,还是入场券!

    作为一家刚建成的新厂,首先面临的就是无资源、无技术、无市场的三重困境。

    常言道,凡事开头三脚都是最难踹的。

    倭国的鳗鱼订单,恰恰是沙洲冷冻加工厂打开市场的唯一机会。

    更何况,目前国内的外贸份额是链式的,水产加工业的配额,是需要靠“业绩积累”的。

    必须要完成目前的订单,外贸局才会给你派遣下批次的出口额度。

    从他的角度看来,配额就相当于企业的“长期饭票。”

    有了配额才能持续接倭国订单,赚了钱,工厂才能继续生产。

    可要是失去了配额,刚投入的新厂就会面临无单可做的死局。

    以上这些问题,让沙洲冷冻加工厂不得不接下订单,可接下订单后,他们就发现,本地的渔队,根本钓不上来!

    钓不上来,一部分是捕捞能力不足,另一部分是渔期不到的问题。

    最终冷冻加工厂,没有按时按量交付鳗鱼,光违约金就赔偿了倭国商社一万五千块钱!

    再加上现在倭国对于国内的渔业供应商,信任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