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第396章 轰-20首飞!  重生1978,为国铸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卷 第396章 轰-20首飞! (第2/3页)

清晰下达。

    而在接到塔台的指令后,歼-10“猛龙”长机飞行员王锐率先开启机载相控阵雷达,屏幕上的波形图剧烈波动,却始终无法稳定捕捉目标。

    “龙巢,我是“鹰巢1号”,雷达屏上只有噪点……目标像被切碎的信号,无法持续跟踪!”

    王锐的声音透着难以置信。

    毕竟在刚刚轰-20在试飞场跑道滑行出去的时候,他是亲眼见过这个庞大无比的大家伙的。

    按照他的估计,轰-20的重量至少也要在200吨左右!

    但就是这么一架巨大的空中飞行巨兽,歼-10“猛龙”的火控雷达却无法锁定?

    与此同时,歼-16的飞行员切换至最新型的L波段反隐身雷达,试图通过低频穿透轰-20的隐身涂层。

    然而雷达屏上依旧雪花纷飞,偶尔闪现的光标转瞬即逝,如同捕捉幻影。

    “这不可能!”

    “连L波段都抓不住它?”

    歼-16“潜龙”战机的飞行员同样难以置信。

    要知道,现在的歼-16战机雷达可不再是八十年代初刚研发出来时使用的雷达,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升级和换代!

    甚至为了应对五角大楼服役的F-117“夜鹰”隐身战机,歼-16“潜龙”特意装配了L波段反隐身雷达!

    但谁知即使是这样,居然也不能锁定轰-20?

    “火控雷达无法锁定的话,空空导弹如何能打击这款新型轰炸机?”

    “难不成要抵近之后,用肉眼观察和机炮打击吗?”

    歼-16战机飞行员有些怀疑人生的喃喃自语道。

    在歼-10“猛龙”和歼-16“潜龙”战机皆锁定失败后,歼-35编队开启分布式孔径系统,试图通过红外与光电复合探测锁定轰-20的热信号。

    毕竟同是隐身战机,歼-35的三名飞行员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

    但轰-20的等离子隐身层却已激活,电离空气形成的“鞘套”将红外特征衰减92%,仅剩的微弱热源也被背景杂波淹没。

    “报告,红外追踪失败!”

    “目标完全融入环境,连轮廓都看不清!”

    歼-35飞行员的声音带着挫败,然后汇报道。

    随后,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突然进行战术机动,以60度仰角急速爬升。

    歼击机群原本模糊的火控雷达瞬间丢失目标,等重新扫描时,轰-20已借助云层掩护完成转向,雷达反射信号进一步降低至0.0005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只麻雀的横截面!

    “有这种隐身和机动能力,全球之大,轰-20哪里去不得?”

    总工程师老周忍不住发出豪言壮语!

    六点钟,轰-20完成亚音速隐身突防测试后,试飞员陈雷推动操纵杆,黑色机体如幽灵般划过破晓的天际。

    “龙巢,雷神请求进入超音速机动测试。”

    “批准,注意等离子隐身层状态。”

    陈雷开启加力燃烧室,涡扇-20发动机喷口喷出幽蓝尾焰,轰-20的机背隆起,蜂腰气动构型生效,激波阻力骤减。

    “马赫1.5……1.8……2.0!”

    虽然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的侧重点在于隐身以及长航时,但是这却并不代表其不具备超音速航行能力。

    当机身突破音障时,轰-20等离子隐身层在蒙皮表面形成电离鞘,将雷达波散射效率提升40%。

    塔台监控屏上,雷达反射截面仍稳定在0.001平方米,如同捕捉幻影。

    “准备进入高过载机动。”

    陈雷猛然拉杆,轰-20以60度仰角急速爬升,机翼涡流撕裂云层,机身承受7G过载,但飞控系统自动调节舵面,确保姿态稳定。

    “滚转测试!”

    轰-20如黑色闪电般完成360度横滚,棱形机身的光学迷彩在阳光下流转,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