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表演型人格 (第3/3页)
一种网络时代简化出来的口语化交流表达。
最接近这个词的专业名词,是【表演型人格障碍】,属于《变态心理学》的范畴。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以“夸张化地表达情绪”和“过度追求他人注意”为显著特点,起始时间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以DSM-5为诊断标准的话,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在自己不能成为他人注意中心时,会感到不舒服;
二、与他人交往时带有不恰当的挑逗行为(所以有的时候异性可能不是对你有意思,只是单纯喜欢这样);
三、情绪表达变换迅速而肤浅;
四、习惯利用身体外表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
五、言语风格夸张化,但是内容缺乏细节;
六、易受暗示;
七、日常生活中自我戏剧化、舞台化,或者有夸张的情绪表达;
八、认为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比实际上更亲密。
……
能够病态到符合以上所有标准的人还是少之又少的。
但符合其中的几条,且又不够完全的诊断标准的人,偶尔还是有的。
从这个角度讲,虽然【表演型人格】这种简化的形容方式不够专业,但在日常交流中还是能够挺有效率地去概括一个人的。
便是南祝仁,在聊天中也不排斥。
在不违反职业底线的情况下,还用严格的职业标准去一字一句地扣和别人的聊天内容,爹味就太重了。
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嘛。
像是那个圆脸男生,就很有【表演型人格】的味道。
夏天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南老师,你说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南祝仁想了想:“可能因为自卑想证明自己?或者平时没什么朋友而积攒了太多表达欲?有些观点还认为可能和性别有关。但是……”
说到这里,在一个停顿后,南祝仁耸了耸肩,无所谓道:“不重要。”
又不是自己的来访者,探究得这么细干嘛。
夏天点了点头。
然后,气氛稍微凝固了一下。
就听到夏天叹了口气:“南老师,今天是讲座的最后一场了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