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童年创伤 (第1/3页)
【精神分析】学派,是现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第一个系统化、有理论支撑的流派。
这个流派的很多理论知识和技术都,都已经被拆解、搭建成了心理咨询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框架,甚至是类似“常识”的东西。
这就造成了一种割裂感。
当学习者们讨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技法的时候,要么就是类似【移情分析】、【防御机制深入】、【过去经历重构】这种看上去很基础的、甚至不太需要去系统学习的东西,只要学过咨询,大多都会一些;
要么,就是类似【催眠】、【释梦】、【潜意识对话】这种深奥到有些玄乎的高级技术了。
在刚刚的咨询过程中,南祝仁人让来访者放松身体,自由去想象第一个想到的和父母有关的事件,运用的就是【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联想法】技法。
一种看上去感觉非常基础的【精神分析】学派的技法,
【自由联想法】是【精神分析】学派核心且最具标志性的技术。这个技法要求来访者尽可能放松意识的控制,不加选择、不加评判、不加修饰地说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一切想法、感受、意象、身体感觉、记忆或词语片段。
无论这些内容看起来多么无关紧要、荒谬、令人尴尬、痛苦或不合逻辑。
简单说,就是让来访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它深层次的作用,是通过倾听来访者的自由联想,寻找来访者言语中的固定模式、重复的主题、矛盾、情感变化、停顿、口误等,来理解潜意识的结构和动力。
操作起来,对咨询师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就是要让来访者全身放松,绕过来访者的防御机制,同时对来访者包括语速、语音、语调、情感流露等等表达出来的信息,做出全面的关注。
这既是咨询中的基础,也是一种高端的技法运用。
眼下,来访者第一个自由联想到的就是自己近期的梦境。
他叙述中呈现出来的关键点很多,包括父亲、菜刀、锅、红色背景等等。
包括来访者在这个讲述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强烈的不安,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南祝仁目光悠长地扫视着来访者身上的每一个细节。
……
就看到来访者狠狠皱了皱眉头,继续叙述道:“在这个梦里,我是一直在跑的,我父亲一直追我。”
他依旧保持着“父亲”的称呼,用这个带着疏离感的词语来降低自己的情感卷入。
这可以看做是来访者的【防御】机制在启动。
而这种【防御】机制在他之前的表述中一直都有。
“我记得我一开始跑得很快,我父亲追不上我,但是后来……”来访者的眼睛皱起来,“他直接把刀扔了出来,那把刀往我的背上飞过来。”
“在那把刀即将砍到我背上的时候,场景又一下子模糊起来,一切都消失了。”
“再然后,就是循环一样,我又出现在起点,我跑,他追;他扔出刀,在砍中我的后背之前一切消失……”
虽然来访者是在叙说自己的梦境,但是或许是因为隔的时间有点远,梦境的细节都被典型化和粗略化了。
同时,来访者给出来的梦境元素也相当直白,几乎没什么特别抽象的特殊意象。
因此暂时用不到【释梦】技术。
这个关于梦的回忆,更像是通过【自由联想】技术来让来访者进入状态,给之后的叙述做一个铺垫。
说完梦之后,不等南祝仁说话,来访者自顾自地睁开眼睛,和南祝仁对视起来。
他用下半张脸拉扯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呃……南老师,这个梦吧,我觉得可能和我以前的……就是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有点关系……”
听到来访者的语言开始有不规则的断续,变得迟疑,南祝仁点了点头,用问题引导道:“也是和你爸妈有关的经历吗?方便和我说一说吗?”
来访者本身就有倾诉欲,只不过因为话题的类型和情绪启动了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