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3章 莫凯:这题我刚刚是不是刚做过?  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53章 莫凯:这题我刚刚是不是刚做过? (第2/3页)

续数小时至数天,通常与外界影响有关。

    她的人际关系史极端不稳定,形容所有亲密关系都是“从极致的崇拜到彻底的厌恶”,并伴有对他人“随时会抛弃我”的强烈恐惧。

    近一个月,因一场重要的个展差评如潮,她陷入深度绝望。她开始频繁出入高端酒吧,与陌生人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并深夜超速驾驶“以求片刻的清醒”。

    一周前,在与一名仰慕者激烈争吵后,她吞服了大量止痛药(需急诊洗胃),但出院后第二天,她却为您精心挑选了一份极其昂贵的限量版画册作为礼物,并坚持您必须收下。】

    【重要个人史:

    家中长女。父亲是成功企业家,常年缺席,情感疏离且要求严苛;母亲是音乐家,情绪化,曾因“神经衰弱”多次住院。

    8岁时被父母送至海外寄宿学校,描述那段时光“像被世界遗忘”。13岁开始有自伤行为(用橡皮筋弹手腕、掐自己)。

    曾有2次短暂的心理咨询经历,均因“觉得治疗师愚蠢且无法理解我”而在3-4次后终止。

    其艺术作品多以“碎片化的自我镜像”为主题。】

    【问题:

    1.请给出您的初步诊断,并列出至少三条核心诊断依据。注:此案例需与双相情感障碍进行精密鉴别。请详细阐述您的鉴别诊断思路

    2.针对其“无保护性行为”和“深夜超速驾驶”行为,您如何进行风险告知?请具体陈述您会对来访者说的话。

    3.面对她赠送的昂贵礼物,你会如何处理?

    4.针对此个案,运用【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角度,涉及第一阶段的咨询干预方案。】

    ……

    南祝仁心里点头,这题出得倒是很有水平。

    问题涉及的都是非常标准的初次会谈需要的工作。

    第一题涉及【诊断评估】,还特别标注出了需要和【双相情感障碍】区别。也就是说除了根据案例材料默写诊断标准之外,还要进行适当的“找不同”。

    第二题和第三题都是【风险评估与伦理应对】。

    第二题的难点在于针对来访者的出格行为如何进行风险告知,即不能用“这没什么”的忽视性表述,也不能直接批评,这些在初次会谈中都会对咨询关系造成巨大的破坏。

    正确做法是具体、中立、非评判地指出行为与后果的直接联系,并将其框定为治疗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第三题依旧涉及到利益方面的问题,必须拒绝,但拒绝的方式是关键。需解释拒绝是出于对治疗关系纯粹性的保护,并且探索来访者“送礼”行为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至于第四题,对南祝仁来说最没难度了。

    南祝仁先分析第一题。

    【双相情感障碍】旧称“躁郁症”,其中的“双相”分别是【躁狂相】和【抑郁相】。换句话说,患者会在这两个极端的状态之间波动循环。

    细分的话,还有【I型双相障碍】和【II型双相障碍】,前者的【躁狂相】发作更加频繁,后者的【抑郁相】发作更加频繁。

    这道题目里面,林女士有自伤的行为,但是偶尔也会有极端的兴奋冲动表现——表面上似乎有些符合【双相】的标准。

    但实际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双相状态是持续性、内源性的,一次发作会持续数天或者数周,而且切换的过程通常与环境无关。

    这就和材料中林女士的状态不太符合了。

    林女士的重点,在于其“人际关系从极致的崇拜到彻底的厌恶”、“对他人随时会抛弃自己的强烈恐惧”。

    随后才依次是“内心空无一物,像一个黑洞”、“艺术作品主题包含碎片化的自我镜像”;

    “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深夜超速驾驶”;

    “手腕新旧交错的划痕”、“吞服止痛药”;

    以及“情绪波动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通常与外界影响有关”。

    这些特征,分别对应“对被抛弃的极度恐惧”、“自伤”、“自杀”、“情绪剧烈波动”。

    真正符合这位林女士诊断标准的,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作为压轴大题确实很难,毕竟这也属于《变态心理学》的范畴了,一般考生很少背到这个里面去。

    南祝仁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