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抑郁症认知重调之后的进一步干预(非唯一标准)  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61章 抑郁症认知重调之后的进一步干预(非唯一标准) (第1/3页)

    来访者在采取自杀行为、并且自杀被成功干预之后,并不会意味着事情的告一段落。

    相反,自杀行为在后续还会对来访者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这些都会给咨询干预造成许多变数。

    一些来访者在第一次尝试自杀之后,他们会对“自杀”这种底线行为失去【恐惧】,乃至于失去【敬畏】。

    这是很可怕的心理转变。

    或许他们第一次用刀片割腕、第一次走上阳台的时候,内心还会反复挣扎;但是在这个“第一次”之后,哪怕只是受到一些不算太大的挫折,他们都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杀。

    很多事情,是不能够去尝试的。

    当其他人对自杀犹豫不决的时候,这些自杀过的来访者可能会产生出“哦,就这点事啊,以前也不是没试过,再来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在给抑郁症做自杀评估的时候,“过去是否有过自杀或者自伤行为”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但李明路的情况,则更像是另一种类型的来访者。

    这种来访者在尝试自杀之后,会因此迸发出对自杀的恐惧,甚至连很多之前被压抑的情感都重新爆发出来。

    因而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体。

    有点像是触底反弹。

    南祝仁不知道这是因为李明路的个人特质决定,还是因为自己当时的那几发【情绪感染】产生的效果。

    不管怎么说,就结果来看,现在的情况算是特别好的了。

    “我们上次咨询的时候,针对你的【认知失调】情况展开了讨论,发现你的【认知】和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并不匹配。”

    “现在看来,你已经下定决心去改变你的【环境】部分了。”

    南祝仁简单总结了一下上次咨询的内容,以及李明路此刻的想法。

    一般的抑郁症患者下定这种级别的决心,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经过数次乃至十数次咨询。

    而李明路因为自杀失败的原因,在两周之内就做到了。

    这么快的观念转变,有好也有坏,南祝仁要在之后的咨询中去把好的一面固定下来,把坏的一部分剔除掉。

    并且预防其他坏的东西出现。

    不过在那之前——

    “在今天的咨询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