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抑郁症认知重调之后的进一步干预(非唯一标准) (第3/3页)
虽然躯体上的问题也是由心理引发的,但心理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躯体问题会立刻随之改变。
相反,哪怕心理问题没有了,那些在身体上引发的问题,也是会残留下来的。
这意味着李明路如今还是会有注意力涣散、健忘、睡眠障碍等等的问题。
情绪也会习惯性地长期处于低落状态,陷在【抑郁心境】之中。
如果这些躯体问题不解决的话,时间一长,它们可能就会引发新一波的心理问题。
咨询师需要在这个“恢复”的过程中,对抑郁症来访者的生活作息予以指导,并且及时开导来访者因为这些躯体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情绪,避免抑郁复发。
这是一点。
其次。
虽然李明路如今有了认知方面的转变,不再寄希望于让王穗改变,而是决定自己去改变生活的环境。
但,这种想法真的坚固吗?
南祝仁看着李明路。
下决心确实很难。
可相比较于之后的行动,“下决心”反而又是最容易的一步。
在这个从“下决心”到“贯彻行为”的过程中,也需要咨询师不断地巩固来访者的认知,并且在来访者摇摆的时候及时予以【支持】。
以上这两点的问题,也是多数抑郁症患者难以治愈、同时在治愈之后又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
咨询师的存在,自然是要帮助来访者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南祝仁深吸一口气,开始和李明路交流起之后的干预计划。
“从今天开始,我们首先要对你进行认知方面的巩固,防止我们现在好不容易取得的进展倒退。乐观的话,这大概会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其次,我们要对你的社会功能进行重建,丰富你的社会支持体系——这一点,其实你现在依旧保持着基本的社会功能,你一直在工作,所以应该也能够较快地完成。”
“最后,我们需要给你建立【复发预防体系】。包括在安全环境中模拟轻度挫折场景,训练你的耐受阈值等等。”
南祝仁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的咨询目标。
不同流派对于抑郁症有不同的干预手法,并不唯一。
如果有懂行的书友,也欢迎在评论区指正、或者进行更加学术性、更加完整的科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