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9章 苦中作乐,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苦  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19章 苦中作乐,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苦 (第1/3页)

    小赵老师忍不住笑出了声,显然江一中有不少老师是这样的。

    南祝仁把话题拉回来:“由于时间关系,我不知道你具体被安排了哪些杂活,所以只能够举例一种【态度自由】作为演示。”

    南祝仁思考了一下:“假设这种情景——因为交通事故,一名患者下肢截肢,因此感到痛苦。痛苦本身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是‘痛苦’而已;但我们作为干预者,可以通过引导他们承受痛苦的方式来赋予痛苦意义,进而在‘痛苦’依旧存在的情况下,改善患者的主观体验和心态。”

    “对于这名患者,可以先承认其苦难,说‘你确实遭遇了不幸’;随后赋予他承受的痛苦以新的意义‘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感受新视角的世界,同时把自己的感悟和体悟编纂成书,帮助更多的人’。”

    “对别人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措辞,不然很可能变成‘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阴阳怪气’,以至于挨打。”

    这个小玩笑让小赵老师勾了勾嘴角。

    “与此同时——”南祝仁特意道,“这本身其实是一种类似‘苦中作乐’的方式,因此承认‘苦’的存在很重要。”

    “但很多人现在都跳过、甚至否定了‘承认苦难’的这一环节,这是绝对不行的。在你自己把这种技法施行、甚至用在别人身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南祝仁嘱咐了一句:“这种技法也并不能消除苦难,也不能把坏的事情变成好事,就像你不能让患者长出腿,更不能跟他说‘没腿比有腿更好’——它只是把痛苦的程度减缓,并且赋予意义而已。”

    说到这里的时候,南祝仁特别严肃。

    很多很好的哲学思想、先进技法等等,就是因为被断章取义地使用,最后变得黑不黑白不白。

    像是眼下南祝仁正在接触的李铭辰、徐鹏程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南祝仁又以小赵老师自身举例:“比方说‘你的领导强令你去做杂活’。就算你最后改变了看待这件事的态度,甚至在做杂活的过程中有了什么收获——但领导让你做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