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8章 使命感  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38章 使命感 (第1/3页)

    这里出现的专有名词,也是需要和来访者解释的。

    南祝仁先和来访者解释了一下【角色混乱】。

    “所谓的【角色】,用书面化的解释来说,就是‘社会对处于某个位置的人所期待的行为模式’。”

    “当然,【角色】也不仅仅是所谓的‘社会期待’,也有‘自我期待’的部分。”

    看着来访者露出认真的神色,南祝仁知道对方已经进入了某种学习的状态。

    “举个例子——一个有家庭的34岁男人,可能就存在【父亲】、【丈夫】、【儿子】、【员工】等等的多重身份。每种身份都有各自的行为模式。”

    “而在【青春期】没能够获得角色认同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有【角色混乱】,把一个角色的行为用在另一个角色的场合中。”

    南祝仁看着来访者的眼睛:“他可能在家庭中的时候,以【儿子】的身份展现出任性、无主见,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要幼稚;但是在自己父母的面前,可能又会展现出工作场合里面【员工】乃至于【领导】身份的一板一眼,不近人情。”

    “究其原因,是因为个体在【青春期】没能够获得成长,不知道‘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没能够给各个【角色】划定边界,最后在错误的场合展现出错误的行为。”

    “这种情况恶化下去,可能会演变成【角色冲突】,以至于个体必须要抛弃其中的某个身份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

    这是对【角色混乱】的解释。

    至于【迷茫】,就不用解释了。

    林溪现在就深有体会。

    南祝仁看似是在解释一个心理学的专有名词,实际上就是在详细地解说林溪身上的问题。

    但是南祝仁没有直接指着来访者的鼻子,说“你有问题,你的问题在于……”之类巴拉巴拉的。

    而是用了相对缓和的措辞。

    这种选择的一个目的,是减少自己言语中的攻击性。

    倒不是担心来访者因此产生什么【防御】或者【回避】。

    而是因为近乎攻击的【对峙】,必然会激起情绪。

    此刻南祝仁希望的却是来访者能够尽可能地思考,这需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

    南祝仁的第二个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客观化的措辞,减少自己的主观评价。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