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4 那三连的状元藏了奸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14 那三连的状元藏了奸 (第1/3页)

    有了江宁市从中牵线搭桥,跟高校合作的事情,就多少掌握了一些主动权。

    按照正常的校企合作,学校如果科研力量足够强,企业就是“血包”,所以通常来说,这时候的企业,更愿意直接“拿来主义”,火什么抄什么,什么版权、专利等等概念,要么不知道,要么假装不知道。

    究其原因还是此时的高校并不介入到市场中去,自筹经费也跟研究员的咖位息息相关,所以学校即便很缺钱,第一选择还是财政拨款,正经说跟企业深度合作的,通常都是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农林渔牧、纺织轻工这几类。

    且主要是跟国企,很少跟民营企业挂钩。

    于是有些民企一咬牙,自己搞了博士站或者博士后流动站,以沙洲市隔壁的暨阳市为例,几年前就因为毛纺企业受气,最后自己砸了重金,搞起了企业所有的博士站。

    当时暨阳市的乡镇毛纺厂,在高校眼中,那基本等于路边一条野狗,根本没有正眼瞧,在最后一波大学包分配的年月里,这也算是正常情况。

    而后来暨阳市的毛纺产业为了升级工艺,自己探索新型面料的开发时,自然就没想过跟学校合作,走的是自力更生的路线,也就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名气在社会上越来越大,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像张大安这种掌握一定主动权的情况,那肯定不仅仅是江宁市的面子。

    真要硬碰硬,江宁市很多大学根本不鸟江宁市,都不在一个级别上,又不存在什么管辖关系,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就不错了。

    倘使江宁市的保障工作做得不到位,被高校指着鼻子骂也只能忍着。

    因此,真正让高校重视这次江宁市的牵线搭桥,还是在张大安本人。

    两届高考状元的含金量,在高校圈只会更重。

    道理很简单,张大安的“张安教育”,是有“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这个项目的,单次咨询分析两千块钱,这个事情,别说江宁市了,就是江淮省的庐州市,稍微有点儿人脉的家庭都知道。

    只是之前“张安教育”的这项服务,仅针对旗下的新东圩港中学。

    那么问题来了,以“状元陪读班”的百分之一百本科率,一定程度上,张大安左右相当一部分高考应届生填报方向……好像并不是什么很奇怪很有难度的事情。

    再者“状元陪读班”今年还有一个专门用来冲击状元的班级,去年已经有了两个区县状元,其中宿城市的一个县理科状元,就是“状元陪读班”的刘星云,同时也是新东圩港中学天梯排名的第一名。

    须知道并非所有的名牌学校专业都有用,有些专业不仅仅是冷门,而且是天坑,且并非所有名牌大学都能轻松转专业。

    学一个毫无鸟用的专业,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张大安在新东圩港中学内部做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收这个咨询服务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排除天坑冷门专业。

    有些刚好能卡着分数线进名牌大学的,张大安都是建议去稍逊一线的重本头部专业。

    类似像京城大学、京华大学这种京城的顶级名校,时不时也会冒出来一个“三代单传”的专业,家里要是有矿,读了也就是读了;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好不容易考出一个高分,结果跟坐牢一样,那就是空耗时光。

    同样的,江宁大学、江宁工学院、江宁理工大学等等江宁市的高校,也有这种情况,而因为江口省的考生基本很少去外省,分数只要不是悬殊到五十分以上的录取线,江宁、吴都、太湖等等城市的孩子,哪怕分数够了京华大学也是无动于衷。

    实在是学校觉得应该挑个好学校,大概率也是去沪州选震旦大学或者沪州交通大学,这也只是一种习惯,江口省的整个内部社会都是如此,做生意也是“坐商”为主,在外行商的很少。

    这也就导致以往江宁市高校的天坑专业,能捞到不少省内无所谓专业不专业的学生,现在多了一个“张安教育”,去年就让不少江宁市的高校少骗了不少学生,有些专业明年还能不能存在,要不要继续办,已经是个问题。

    所以,如果没有江宁市的牵线搭桥,其实很多大学也想跟张大安合作,只是没有太好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