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张教练风中凌乱 (第2/3页)
小孩子之间的体验感是不一样的,在“唐僧肉”“老鼠屎”都需要半个班级共享的情况下,突然有人实现“小状元QQ糖自由”,那必须全校皆知。
而当全校皆知的时候,全镇皆知不过是时间问题,正如全县皆知也是时间问题。
县里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做宣传。
这扶贫工作做得好啊,这创收工作做得好啊,这陈庄镇风景好啊……
至于说到了秋天就开始狂吃狗肉的张主任,市里的电视台记者来采访,他是一脸懵逼的。
你要说采访“张安希望小学”的建设进度呢,他门儿清,他天天盯着,工地上连条狗都有名字,他都认识。
可你要说种蘑菇怎么赚到的钱……
“我不知道啊,这个问题真是把我问住了,我就是让农科院的人过来帮帮忙,然后白蘑菇香菇什么的长出来之后,就往外面运。不过我们工地上自己也吃的,学校里也吃的,十月份就吃油炸平菇,一天要三四千斤……”
“那这些菌菇卖给谁了,张主任您方便透露一下吗?”
“我不知道啊,我一直以为是卖给沙洲市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结果对一对账,还有江宁市城东区的什么厂什么培训中心。我问过的,那里也没有多少人,有些是当地批过去在市场零卖的,不知道为什么销路突然就好了。”
“……”
记者一脸懵,让摄像先停一下,然后对张叔叔说道,“张主任,如果是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也没关系的,您就说打开了哪里的市场。然后提一提您的初衷,对,什么五港中学?不是初中,初衷,是这么写……初心,初心,就是您一开始为什么打算搞菌菇培植扶贫项目……没有打算搞扶贫?只是为了把生产队多出来的空地用起来?不能这么讲的张主任,您是干部,您怎么这个都不懂呢?您得说是为了群众谋出路、谋发展,为建设美好生活……”
本来彭城市的记者还想着张主任是个英明神武、智勇双全,想群众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优秀干部,聊了两句就幻灭了。
要不是张叔叔长得英俊,记者是真不想跟他多聊。
即便只穿着一件外套,可张正东因为把老婆带身边,每天除了工地上稍微灰头土脸,其余时间那都是派头十足,“县太爷”往他身边一站都跟喽啰似的。
颇有一种大领导“白龙鱼服”的奇妙感觉。
现在这种感觉太对了!
丰邑县上上下下压根没想到打开市场赚大钱原来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就是路上比较麻烦,跟车的老乡就差揣着喷子上路了。
“油耗子”遍布方圆百里,还特么有组团的。
得亏丰邑县的老乡现在名声在外,倒是让沛城县的老乡也沾了光,彭城市周围一片,现在都知道丰邑县有个地方的人特别抱团,“仁兄把弟”一万七千多,主打的就是“创业”底蕴十分深厚。
导致现在市里有些跑长途开大车的,也喜欢在车的围栏上写着“丰邑大沙河”。
对“油耗子”的威慑力相当不错,“大沙河”跟“大杀河”没啥区别。
混口饭吃而已,谁想玩命啊。
可丰邑县那帮老兄是真的会玩。
谣言就是这样谣着谣着就变了味儿,之前只是说济城市那边调了人过来,现在传播成在大沙河两岸对峙。
陈庄镇的人出去表示我他妈根本没去,但他被外地的开除出丰邑县户籍。
你丰邑县本地人有我外地的懂丰邑县?
而这些传奇谣言组合在一起,再加上菌菇培育试点基地搞到了钱,那自然又变了味儿,更何况在“三连状元”出来的那一段时间,张叔叔被曝光是“三连状元”的叔叔,并且为了拉扯“三连状元”长大成人,一直单身到四十岁。
那时候彭城市的女青年都专门组团搭车去看一看张叔叔到底长啥样。
还别说,确实挺帅的。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结了婚。
李佳雯老师气得差点绝食,所以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