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又来?! (第1/3页)
《脱贫致富就是一场硬仗!》
这几天张大安打开江口省的各种报纸杂志,都在以这个标题在做报道,有讲自己故事的,有讲张叔叔故事的,有借张叔叔讲别的叔叔故事的,有通过张叔叔来讲督促自己治下叔叔们一起讲故事的……
“这是当‘大诰’用啊。”
也是服了,张大安知道赤县出人精,但这也太精了。
围绕张正东的报道,还真是什么都能靠一下,脱贫致富算一个,科教文卫也可以,甚至连公共治安都能有模有样。
尤其是陈庄镇以前赌博风气并不缺少,逢年过节玩两把的老少爷们儿多得是,现在倒是都忙着去工地去学校去培训,然后外出组团打工的打工,留在本地继续干活的干活,整体上像模像样。
就是这个菌菇培育试点基地,让丰邑县分管农村农业农民的锅碗瓢盆们心动不已。
都知道不能一窝蜂,但都想着只要自己不是最后那一窝,这不还是能挣着钱嘛。
关键是最后彭城市电视台也不当人,采访了张叔叔之后,还去采访了没忍住的生产队合作户。
老娘们儿嘴上没把门,咧着嘴笑着冲镜头掰扯手指头:“这我们家七口人嘞,队上只要是有田的,那张干部说都有分红嘛。我们家七口人,分了大概一万四千八百……五十四块七毛一。有零有整,不差我们一分钱嘞。”
普通话还怪好嘞。
就这么一个地方报道,把搞了多少钱都捅了出去,这一个生产队搞四百多万,那一个大队不就四千多万了?
反正周围所有村干部都是这么想的。
连张叔叔自己都这么想的,不过他到底是当过校长的,这账能这么算倒好了。
“阿叔你太聪明了,这小学算术就是学得好。啊对对对,一个大队四千多万,一个镇四个多亿,一个县四十多亿,一个人市四百多亿……对吧?”
“……”
这下张叔叔听懂了,然后小声道,“那现在闹得乱七八糟,天天来我工地上叫我过去他们这个村那个庄吃狗肉。我确实很想去吃,但是总觉着不太对头……”
“蘑菇的事情,先不用管,过完年再说。希望小学进度怎样?”
“那蛮好,我天天来工地的。还组织了‘抓赌队’,没有人偷工减料的。最近弄了一个砂石厂,旁边有条河,黄沙品质还可以,就省得到外面买。国土局批准了,也算是公私合营。”
“不可能吧?你说的是大沙河?”
“对啊,本地最大的河就是这条了。”
“不可能!”
张大安完全不信,“这条河是要做灌溉渠的,保水用水第一位,会让你开采黄沙?要开采等到今天?彭城周围一圈因为老早黄河泛滥过,稍微动工就会制造小范围污染,而且还会影响农业灌溉。所以长期都是不能乱动的,这是省里的总体规划。彭城市哪里来的面子?还国土局,它算老几啊?”
“真的!我看过文件的,是真的,我现在工地上就是用的本地黄沙啊。我还传真过去给你看的。”
“啊?”
“阿叔你先等一下,我打个电话问问看。”
“噢,那好。”
挂断电话后,张大安问了问司马聪,安全上岸的司马聪现在就是等退休,他现在算是消息灵通之辈,毕竟也算是咸鱼翻身外加焕发第二春了。
当即对张大安道:“这个事情好像是这样的,之前省里是从农业灌溉还有污染治理上重点考察,其次呢,就是地方财政规模,最后就是市场。原本按照去年丰邑县的水平,既没有管控环保、维护灌溉的技术水平,也没有相对良好的财政状况,至于说市场……那就更谈不上了。毕竟彭城市里根本不可能买丰邑县的原材料,彭城市区周围多的是砂石厂,而且还有运河,买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