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2 文曲星是这样的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212 文曲星是这样的 (第1/3页)

    地方学会的影响力一般看三样,那就是“政企校”。

    说人话就是山头、资本以及宗门的实力,比如说京城的师范大学有好几所,但真正硬实力相当豪横的,只有京城师范大学,可要说在影响力,那就未必,蹭“首都”两个字的地方师范院校,在华北的媒体圈颇有人脉。

    除此之外,那如果山头互相抗衡的动态平衡下,拼的就是资本。

    内资、外资都是,而放眼全国,外资利用率或许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可直接掌握的外资总量,那不用想的,只有京城,没有之一。

    沪州作为经济中心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断崖式的差距。

    所以很多震旦大学出来的“沪爷”有时候会很奇怪,凭什么京城能在新时代成立那么多新式媒体机构,并且还能衍生出各种奇怪媒体联盟,本质上就是“沪爷”的钱没有“京爷”多,更何况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珠三角”地区在思想阵营的倾轧中,其实是背了黑锅的,比如说“南方系”,那真是“南方”吗?

    正如宝安市一样,宝安市真是岭东省的地方城市吗?

    搞明白了这些基本原理,再回过来看张大安跟石向道的小规模冲突,“滇学研究会”这种没有形成学派的地方学会,是承担了不少风险的。

    一来云滇省本来就穷,基本建设方面花销就大的惊人,匀给知识分子群体的肯定不多,还要给扎根一线的知识分子群体,那只能更少了;二来此时大方向还是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讲破天就是谁赚钱多谁就正义,这是个时代性的问题;三来云滇省高校都是客观上被边缘化的,愿不愿意现状都是如此,这就导致云滇省出来的宗门战斗力都偏弱,很容易被人在宗门团战上给扇耳光。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德立带着一堆老哥遥相呼应,那绝非就是拍张大安一个马屁就完事儿了,利润不一定有,但是风险很大。

    倘若张大安屁也不懂,那张德立这个本家就算是白忙活一场。

    好在正如江口省这边水利专家想的那样,张德立赶上了趟。

    “云滇省的高校,好像跟江宁的大学,关系都不错嘛。”

    “是有不少渊源的,而且以前包分配的时候,农林渔牧合作也都深。张总您老家有一种稻种叫‘凤凰稻’,以前云滇省农科院和云滇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也都是参与过培育选育的,还做过保种和梯田种植实验。”

    “是吗?”

    “真的真的,不信您可以问沙洲市当年做这个事情的干部,是第一批稳定亩产过千斤的优质粳稻。”

    “这次帮忙说话的,有在里面的吗?”

    “云滇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有个副教授,叫于定,专门在省里的农业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叫《公共知识分子不是“文化流氓”》,反响有一些,只不过毕竟是在当地发行,影响力有限。”

    “噢?不错不错。”

    张大安点点头,“给‘滇学研究会’捐两百万,用于补贴在农林渔牧方面有贡献的当地学者、专家以及技术人员。建立一个津贴使用道德委员会,监督资金流向,严禁用于政治、宗教、民族以及其它非物质领域的研究人员。”

    “两百万……张总,是不是太多了?”

    “很多吗?”

    “咱们省里,也就一百多万,这云滇省给两百万,容易引来非议啊。”

    “笑话,江口省谁敢非议我?”

    “也是啊。”

    水利专家虎躯一震,被张总教头的王八之气给震慑到了,毕竟这货的叔叔“狗肉县长”就在折腾“中华鳖”。

    王八咬人是真不愿意松口啊。

    专家回到单位,说了这么个事儿之后,有“人精”就笑着道:“这张安要的就是一个态度,‘滇学研究会’原本就是个边缘角色,在学术界、文化界都没啥份量。可现在支持张安整死石向道,捎带着还有一个挽救本土玩具产业的正当名分,只要张安不断供,大概是要起飞了。”

    “两百万会不会太多了?省里这边化缘,也就一百二十万。”

    “之前那一通骂战,省里站出来的全是大学学报,地方上有头有脸的文化人,一个都没有站出来。估计已经恶心到他了,我猜啊,今年过年之后,省里地方上的媒体,应该是拿不到什么好处了,最多接点张县长的广告。至于说报纸杂志,基本没戏。”

    “那不是说学报要直接起飞?”

    “往后看吧,这次动静不小的,六月十号访问拉脱维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