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93章 郑仪这是“服软”了,是“认清现实”了 (第2/3页)
“陈默来了,快坐快坐!尝尝我这新到的普洱,朋友特意从云南带回来的,味道不错。”
“谢谢张市长。”
陈默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姿态恭敬。
秘书端上茶,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张林慢悠悠地品着茶,似乎并不急着进入正题,而是先扯起了闲篇。
“陈默啊,最近集团那边怎么样?听说和省交投的合作挺顺利?几个试点项目老百姓反应也不错?”
“托市长的福,一切进展还算顺利。”
陈默谨慎地回答。
“和省交投的合作已经步入正轨,第一批三个老旧小区改造和两条微循环道路整治项目,已经完成前期设计和招标,即将进场施工。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总体上是支持和认可的。”
“嗯,不错,不错。”
张林满意地点点头,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姿态。
“陈默啊,你能有今天的成绩,我很欣慰啊。”
“这说明我当时力排众议,支持郑秘书长提名你担任城投集团董事长,是没有看错人的!”
他巧妙地将功劳揽到了自己身上。
陈默心中冷笑,脸上却不动声色。
“谢谢市长肯定,我一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哎,不说这些虚的。”
张林摆摆手,语气忽然变得有些“语重心长”。
“陈默啊,我今天叫你来,是以一个老大哥的身份,跟你聊几句心里话。”
他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担忧”。
“最近啊,市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有些风言风语,对郑秘书长不太有利。”
“当然啦,我相信郑秘书长是经得起考验的,组织上也会有正确的判断。”
“但是啊,”
他话锋一转,目光紧紧盯着陈默。
“我们做工作,要着眼长远,要为自己,也为明州的未来考虑,你说是不是?”
陈默的心提了起来,知道重头戏要来了。
“市长,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
张林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我为你着想”的诚恳。
“你现在还年轻,正是干事业、出成绩的黄金时期。城投集团这个平台很好,但眼光不能只盯着那些老破小的改造,那些家长里短的民生小事!”
他的语气变得激昂起来。
“那能出多大政绩?能有多大影响力?”
“你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能真正拉动Gdp、提升城市形象的大项目上!”
“比如,城南新区那块地,省里已经批了规划,要建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还有城东的高铁枢纽片区开发,那也是几百亿的投资!”
张林越说越兴奋,挥舞着手臂。
“这些才是能让你青史留名的大事业!才是能让明州走向光荣的大项目!”
“只要你点头,我立刻就可以把这两个项目的牵头权交给你!要政策给政策,要资金协调资金!”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陈默,充满了诱惑。
“跟着我干这些大项目,我保证,用不了两年,你的资历、政绩,就足够让你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别说一个城投集团董事长,就是副市长、甚至更高的位置,也未必不可能!”
赤裸裸的拉拢和许诺!
张林的意思再明白不过。
放弃郑仪那条“失势”的船,放弃那些“吃力不讨好”的民生小事,转投他张林的阵营,去搞那些能快速出政绩、捞资本的大项目!
前途无量!
陈默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张林描绘的那幅宏伟蓝图,只是一阵耳旁风。
张林描绘的前景确实诱人。
大项目,大投资,快速出政绩,平步青云……
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抱负的年轻干部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更何况,在很多人看来,郑秘书长如今“失势”,自身难保,跟着他,很可能前途渺茫,甚至会被牵连。
转投如日中天的张市长,似乎是当下最明智、最“现实”的选择。
但陈默的心里,却如同明镜一般。
他非常清楚,自己能有今天,能站在城投集团这个重要的平台上,靠的是谁。
是郑秘书长力排众议,顶着巨大压力,将他这个资历尚浅的年轻干部推到了这个风口浪尖的位置!
是郑秘书长给了他信任,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更给了他坚定的政治支持!
没有郑秘书长,他陈默可能还在某个办公室室里写材料,或者在某条街道上处理鸡毛蒜皮的信访纠纷。
是郑秘书长,让他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什么是为民请命的魄力!
张林?
他张林口口声声说“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