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第395章 全市领导干部大会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卷 第395章 全市领导干部大会 (第1/3页)

    时间悄然进入腊月,年关的气息随着街边开始零星响起的鞭炮声和商场里越来越浓烈的红色装饰,渐渐弥漫开来。

    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年关更意味着总结、考核,以及各种或明或暗的人事变动传闻。

    明州市委市政府大院里的气氛,比往年这个时候,更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微妙和紧张。

    各种小道消息像冬天的寒风一样,在走廊里、办公室间、甚至食堂的饭桌上,悄无声息地流传、发酵。

    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最牵动人心的,自然是关于市长人选的“最终定论”。

    张林代市长已经“代”了快一年了。

    按照惯例,也按照他本人及其拥趸的预期,这个年关,这个“代”字,是时候摘掉了。

    张林自己,更是早已进入了“准市长”的状态。

    他最近格外忙碌,也格外高调。

    各种年终总结会、表彰会、慰问活动,只要是他能出席的场合,必定到场,并且必定要发表一番“高屋建瓴”的讲话。

    讲话的内容,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以前还会客气地提一句“在市委的领导下”,现在则更多地强调“市政府如何如何”、“我作为市长如何如何”,仿佛那个“代”字已经不存在了。

    他频繁地召见各区县、各部门的一把手,听取汇报,做出“指示”,语气和做派,越来越像一位真正的、大权在握的市长。

    他甚至已经开始私下里琢磨明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框架和重点了,踌躇满志地规划着“张林时代”的明州蓝图。

    在他看来,郑仪的“失势”已成定局,邹侠书记年纪大了,求稳为主,明州的未来,必然要由他来主导!

    这个时候不趁热打铁,更待何时?

    他的一些“铁杆”下属和善于察言观色的部门负责人,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信号,开始更加紧密地围绕在张林身边,言必称“张市长”,各种迎合、奉承,让张林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甚至已经开始以市长的身份,考虑一些“长远”的人事布局了。

    比如,城投集团那个位置,陈默毕竟太年轻,又是郑仪的人,等自己正式上任后,是不是该考虑换一个更“懂事”、更“可靠”的人?

    这种按捺不住的兴奋和期待,几乎已经写在了张林的脸上。

    相比之下,郑仪则显得异常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过于低调了。

    他依旧按部就班地处理着日常工作,主持会议,批阅文件,但很少再就具体事务发表过于强势的意见。

    在一些公开场合,他甚至会有意无意地“捧”一下张林,肯定市政府近期的工作。

    这种姿态,在更多人看来,无疑是郑仪彻底“认输”、主动“靠拢”的信号。

    “看来秘书长是认清现实了。”

    “是啊,毕竟张市长根基深,又是老明州,郑秘书长再厉害,强龙不压地头蛇啊。”

    “明年换届,说不定秘书长自己都要动一动了,这时候缓和关系,也是明智之举。”

    各种议论,甚嚣尘上。

    没有人知道,在这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一股足以颠覆所有人预期的暗流,正在悄然汇聚。

    省委组织部的考察组,在一个看似寻常的工作日,悄然抵达了明州。

    他们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年底了,组织部门下来进行常规的干部考察、测评,太正常不过了。

    考察组的工作进行得低调而高效。

    他们分别与市委常委、市政府领导、部分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区县党政一把手进行了单独谈话。

    谈话内容似乎也很常规,主要是了解班子运行情况、干部表现、以及对新一年工作的意见建议。

    张林自然也接受了谈话。

    他精心准备了发言稿,侃侃而谈,重点突出了自己代理市长以来,在处置四海集团遗留问题、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显着成绩”,并满怀信心地展望了明年的工作思路。

    他自觉发挥得不错,从考察组同志频频点头的反应来看,应该也留下了良好印象。

    谈话结束后,张林心情更加舒畅。

    他几乎已经可以预见,考察组回去后,一份关于“建议张林同志正式担任明州市市长”的报告,将会摆在省委主要领导的案头。

    然后,就是履行程序,人大开会,去掉那个碍眼的“代”字。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他预期的方向发展。

    然而,几天后,当考察组结束工作,悄然离开明州时,一些嗅觉敏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