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谢谢! (第1/3页)
还在回去的路上,林见鹿就拨通了庄承的电话。
他是电影行业的外行,但庄承就内行到不能再内行了,尤其对于港港的电影圈子,乃至港港的几条电影院线,都是异常之熟悉,于是就问他,“江智强这个人做院线的本事怎么样?可以合作吗?”
庄承应该是愣了一下,想了想才回答:“他们家专做外国片已经好多年了,能力当然是有的,而且,可以算很强。早些年,他家的院线还差些,外语片在港港卖得不算好,但最近几年,他是真的赚到钱了。”
林见鹿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但是等了等,却没等来下句话,于是以他的情商,他果断地就知道了,这下面反倒是一定有后半截的——但是庄承不了解自己的态度,所以没好直接一起说出来!
于是他就主动追问:“还有吗?”
庄承的语气里顿时就带了些松了口气的感觉,回答说:“我也不晓得应该怎么讲,打个比方……其实我们行业内估算,《泰坦尼克号》上映到现在,实际票房应该是早就过了6000万港币了!”——林见鹿愣了几愣,“哦!偷票房!”
截止到昨天的票房排行,《泰坦尼克号》是刚过5600万嘛!
不过……不算什么大毛病。
各行各业,就几乎没有不偷的,推而广之,只要是做买卖的人,就几乎没有不捣鬼的,你有《广告法》,我还有角落小字可以应对之呢——别的不讲,只说林见鹿熟悉的,滚石老段在华语歌坛和华语唱片行业内,无论为人还是做事,基本上也算是有口皆碑了,但依然会做偷销量的事情。
《冷酷到底》还好些,那时候老段也想刷出一个逆天数据来做宣传,以确立滚石在华语歌坛的霸主地位,所以前期偷的不多,一直到后来,基本确定可以过千万张、拿到白金唱片的认证了,才偷的疯狂了些。
但是等到《夜曲》,他偷的就不是一般的凶了。
这些事情,有经验的会计师在审核账目的时候,都能察觉得出来。
或许在内地,你可以说,失去了《冷酷到底》当初打突袭的突然性,盗版出来更早,导致《夜曲》的销量会不如它,是正常的,但放到港港、湾湾,乃至东南亚,说实在的就是,早就该破千万张销量了,毕竟林见鹿的知名度、影响力,早已不是《冷酷到底》时期刚刚出道能比的,已经是国际巨星了,结果,上市快四个月,年底了,滚石那边才告诉说,终于全球销量杀过千万张了。
嗯,张爱嘉说,按照惯例估算,他们偷了大概150万张的销量。
这一点,葛福红也同样门儿清。
只是知道归知道,实在是不便撕破脸皮的戳破罢了。
行业惯例了,很是有点“厨子不偷五谷不收”的意思——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习惯、好惯例,但整个行业都这么搞,一时半刻的,也很难说有谁能扭转或遏制。
今时今日的林见鹿,或许算是有了些叫板的底气,但当初的他刚刚出道,正是靠着人家滚石的力捧,才大红大紫,迈出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现在红了,马上反过来叫板,说实在的,林见鹿现在自认唱歌已经不是自己的主业了,就实在是懒得为了些利益之争,毁了这段知遇之恩的交情。
人活着,不只有利益这一件事情,有些交情,一旦毁了,就永远毁了。
反正……再过些年,等到整个唱片行业都没有了,也就好了。
至于偷电影票房嘛……
林见鹿还在沉吟,电话那边的庄承却忽然说:“你想要做院线?是江智强主动联系你了?还是你找了他?”
这没什么好隐瞒的,林见鹿坦然说了刚才看包场被堵到的事情,庄承听了,就笑了笑,态度有点含蓄中见暧昧,但林见鹿不戳破,等他主动开口。
而果然,停了片刻,他问:“你打算投多少钱做院线?是打算在港港做,还是去内地?用咱们寰亚的这套壳子,不行吗?”
哦,明白了,原来他也惦记着想做院线。
不稀罕。
拍电影的人就会比较容易惦记着自己尝试做发行。
干嘛不做呢?老子辛辛苦苦拍了半年,又做后期做了半年,耗费那么多人力、那么多钱,才整出来这么一部片子,结果票房只拿三分之一?做发行那帮人,直接就拿走接近三分之一?分钱跟我差不多?
那我干嘛不自己琢磨琢磨,自己发行呢?
同样的道理,已经做了发行的人,就又忍不住惦记自己搞院线。
而且反过来也成立,江智强这个做院线的,一旦赚到了钱,不也考虑想投资电影吗?
呵,谁也别笑话谁。
归根到底,大家都处在这个产业链里,无论哪一头赚到了钱、做大了,都会想着要延伸自己的产业链,自己种地、自己收麦子、自己开家面粉厂,然后再自家开个方便面厂——哎,我吃全链条!
“你也想做院线?”
“想啊,一直都想啊!但是做院线好费钱的!港港这边一家稍微有点规模的三厅四厅电影院,投资就要上千万,还不包含地皮房租。如果要自己买楼来做,那就更贵了,你也知道,虽然最近楼价降了,但整体还是贵。咱们做电影的,辛苦好久,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到发行,多少人在其中辛劳,不说赔本的那个话,就算是赚钱,也就是百万级别的赚,要到程龙周星池的电影,才能赚到千万级别的利润,拿到楼市去,又够做什么?什么都买不下的。”
“嗯。”
“上次同林太、同楠生闲聊,据林太讲……”
“等等,林太?”
“啊?清霞啦,哈哈,我们都称呼她林太。”
“嗨……好吧,你接着说。”
“据林太讲,内地正在做电影体制的改革,整体的思路很激进,具体来讲就是内地的整个电影生产流程,保留审批体制,分几步,逐渐放开拍摄主体限制,也就是说,可能十年之后,就不一定非要内地的国营制片厂合资才能拍电影了,然后就是彻底放开电影发行和院线市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林太说她还特意问了,港港的资本虽然不算民间资本,但大概率依然会有市场准入权,只是据林太说,上面的政策口子,估计会给开放到允许持股49%这样。”
“哦……”
其实听他讲等于白听,纯粹是不好打断而已。而这里面的门道儿,是林见鹿去年八月在首都小住的时候,跟韩山平、张合平,大家坐一张桌子上喝着酒聊过的。
比他这个从“林太”嘴里听来的三手消息,要细节多了。
一是市场不行,整个内地的电影市场,虽经历十几年的一再改革,始终不曾触达根本问题,所以改来改去,越改越没气儿了,那时至今日再要改革,这一次,上面就很是有些痛下决心的意思,要大动,彻底打破过去固有的国有资本的桎梏链条。
二是最近上上下下,都很热衷于加入世贸组织这件事,围绕着入世谈判,已经来回拉锯了N轮了,在文化产业这一块儿,涉及到意识形态问题,内地一向严防死守,但也正因如此,入世谈判在这个地方卡得很严重。
所以当时闲聊的时候,听老韩的意思是,其实上面已经有意稍稍地开点口子,先把这事儿给糊弄过去,也就是庄承嘴里所谓49%持股上限的事情。
连外资在接下来,都将会被允许持股最高49%,那显然,港资是肯定至少也有这个待遇的——然而,这都是小事。
无论跟谁合作搞院线,林见鹿想用的都是对方的人、经验和管理,钱他是不缺的,而他可不是港资,他至今都是纯纯的老首都!
所以,无论江智强,还是庄承也有意,林见鹿都无所谓。
反正他会要拿到绝对的控股权才肯做这个事儿。
“所以……你的确是想要做院线。”
“是。早就想做。但一直不够钱。”
“嗯,是寰亚电影来做,还是你个人来做?”
“寰亚电影很难,除非你来强力推动,我配合你,我再去说服几个当初投了钱的股东,这样把投票权硬推过三分之二,否则,推不动,大家对内地是有疑虑的,不止是水土不服的问题,主要是担心内地的政策变化。”
“嗯,我明白了。”
林见鹿沉吟着,电话那头的庄承也不说话,等他的最终决定。
而林见鹿一边摸着梁泳琪大衣里的那双大白腿,却一边不由得就走了神,过了好一阵子,他才开口,“这样,明天上午我约了江智强,大家一起见面聊聊?”
庄承马上回应,“好啊!”
林见鹿又说:“江智强做院线、做电影院,是有经验的,我们需要他的经验,那就先小步快走,试着搞几家电影院出来看看,政策我去上面问,问题不大。我个人占七成,你跟江智强你们拿三成,可以吗?”
“可以!至少我这里没问题,而且如果你要去内地搞院线,我愿意负责跑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