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不过是扫清家门口的垃圾 (第2/3页)
出另一组对比影像。
左侧是锈蚀卫星在近地轨道飘荡的实拍画面,右侧却闪现出同一物体在舟山群岛上空诡秘变轨的监控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
她将激光红点钉在变轨轨迹的尖峰处:
“所谓‘失效卫星’频繁机动至我国战略要地上空的行为,与瑞士教育立方星或气象观测器的设计功能存在显著偏差。”
BBC记者立刻抢着提问道:
“但贵国‘流星’武器释放170吉瓦电磁脉冲,远超国际公约限制!这是否违反《外层空间条约》第五章?”
“公约禁止的是无差别杀伤性武器。”
江岚示意助手在大屏幕上放出LX-3装置的电子模型,蜂窝状核心泛着冷光:
“而‘蜂巢之心’的定向脉冲精度达0.05角秒——这个数据已分享给国际电信联盟。”
她突然放大某颗卫星解体画面,纳米虫群正蚕食燃料舱:
“我们优先分解肼燃料,将太空碎片生成量控制在国际标准的1/47。”
路透社记者终于抢到提问权:
“发言人是否暗示此次行动具有军事目的?LX-3的威力是否构成太空武器化?”
“武器化指控源于认知局限。”
江岚示意助手切换画面,巨幕赫然出现“尘埃之怒”四个魏碑体汉字,背景是缠绕龙纹的金属风暴概念图:
她目光扫过全场惊愕的面孔:
“该计划始于2009年近地轨道碰撞危机,核心目标始终是构建太空环卫体系,今日54颗高危目标的清除,不过是对2011年《空间碎片减缓指南》的实践注脚。”
“需要澄清的是”
江岚的声线清冽的说着,同时目光扫过《纽约时报》记者质疑的面孔:
“此次近地轨道垃圾清除行动所使用的LX-3装置,其核心技术源于我国‘尘埃之怒’项目。”
屏幕适时切换画面:几年前的川西基地里,穿着工装服的洛珞正在图纸上勾勒流星一代的结构,鬓角还沾着焊接溅落的金属碎屑。
江岚指尖轻点讲台,投影骤然呈现出一片璀璨的模拟星图:
“正是洛珞教授牵头重构了能量释放拓扑模型,使电磁脉冲聚焦精度突破至厘米级;他提出的‘集群蚀变法则’,更将太空垃圾二次衍生率降至0.7%——这项今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肯定的湍流理论,此刻正在守护人类的星辰大海。”
她忽然向前微倾身躯,仿佛要透过镜头凝视某个遥远的坐标:
“在上周,瑞典皇家科学院为洛珞教授补发了迟到四年的诺奖奖章。”
全场快门声骤密如急雨,江岚却露出冰雪初融般的微笑:
“当一位科学家用方程驯服聚变之火,用算法净化寰宇轨道时,我们有责任确保他走向领奖台的道路……”
背景屏轰然铺满伏羲堆熔金般的等离子体,与斯德哥尔摩领奖台的光影重迭交映,江岚的尾音十分的坚定:
“……永远畅通无阻。”
“居然真的是为了给洛教授的出行保驾护航?!”
台下顿时开始议论纷纷。
谁也没想到,华国居然会如此的直白,就差把此次清理卫星的实战行动目标写到脸上了。
当美联社记者追问纳米炸弹威慑力时,江岚忽然走向台前:
“精准可控的力量从不是威胁,失控的巨物才是灾难, LX-3的电磁脉冲精确度可熔化卫星芯片却不伤及邻轨卫星,纳米集群能在三小时内将巴士大小的航天器分解为不足芝麻百分之一的微粒——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清除,不正体现着对星辰最大的敬畏?”
“太空不属于任何国家,但任何国家都有权扫清家门口的垃圾。”
江岚的最后一句话给这次行动彻底定下了基调,也让那些探测卫星永远的背上了“太空垃圾”的牌子。
同日·NSA监控中心
劳伦斯关掉直播,墙面上十几个分屏正实时抓取全球社交媒体的舆论动态:
@太空探索者协会发布长图《卫星碎片撞击城市威力=45万吨TNT》
环球时报标题《负责任大国为地球擦亮星空》
“用科普包裹威慑……”
劳伦斯喃喃道。
他调出绝密档案柜里针对洛珞的“夜莺计划”,手指悬在红色销毁键上方许久。
事实上,被华国的决心和动作吓退的远不止白宫。
莫斯科·联邦安全局地下指挥中心
伊万诺夫将军盯着卫星轨道图上的空白区,指尖的雪茄灰烬簌簌落下。
“54颗卫星…三阶段精准清除?”
他反复播放华国发布会视频,当江岚展示“蜂巢之心”电磁脉冲摧毁卫星内部电路的显微影像时,技术参谋突然惊呼:
“将军!克里姆林宫急电!”
墙壁投影切换至克里姆林宫紧急通讯,总统的声音裹挟寒冰:
“立刻终止‘西伯利亚虎’计划,你想让我们最先进的‘联盟号’变成太空焰火吗?”
东京·首相官邸
防卫大臣手中的机密文件簌簌发抖:
“美方确认‘渡鸦立方星’被摧毁前传回最后数据——华国武器误差仅2.7米!”
窗外传来NHK直播江岚发言的铿锵之声:
“我们有权清理家门口的垃圾。”
首相突然抓起红色电话:
“召回所有‘观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