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8章 出发斯德哥尔摩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48章 出发斯德哥尔摩 (第2/3页)

    “小洛,记着几件事。”

    “第一,技术问题。”领导目光锐利,“比如有人非要纠缠‘龙睛构型’怎么突然就实现了Q值跃迁,质疑技术来源。你就大大方方告诉他们,华国的技术突破,每一步都走得正,走得稳。盘古堆的数据就摆在那里,科学规律不会骗人,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是普适的,凭什么只有他们能摸到边?”

    他强调的是用科学事实本身回击,而非空洞的口号。

    “第二,道德绑架。”

    领导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特别是那帮《纽约时报》的笔杆子,可能会翻出我们‘清理太空垃圾’的事,扣帽子说什么‘太空军事化’,别被他们绕进去,你就讲清楚,我们清除的是威胁所有航天器安全的失效卫星,轨道数据、碎片控制效果,都符合国际航天安全准则,洛氏湍流模型预测的精准性反而是最好的证明,这是科学治理,不是霸权。”

    “第三”

    领导身体前倾,声音更沉也更清晰:

    “伏羲堆的事他们如果提了,也不必躲,告诉他们,舟山大乌山岛上的伏羲堆,不是威胁,是礼物,是送给全人类告别能源饥荒的曙光,等它并网发电,一度电的成本比煤电还低三成,让老百姓用上便宜清洁的电,这才是硬道理。”

    他说的不是空泛的未来,而是由洛珞亲口向高层承诺过的、基于盘古堆成功后提出的商业化路径和具体目标。

    事实上,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即便抛开可控核聚变本身带来的低成本能源,其附加的外交和物质交换价值也是利远大于弊的。

    虽然有美俄和欧盟等大把的强国组织,希望能从他们这搞到最根本的技术,或者弯道超车超过他们,但直接放弃,试图以利益交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来“讨好”他们的也是大把存在。

    而这一切的目光,此刻将统统汇聚在洛珞的身上。

    领导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灯光下拉长,他拍了拍洛珞的肩膀,力道很重,带着托付和信任:

    “去吧,让全世界都看看,咱们华国的科学家,是什么风采,十四亿人看着你,等着你带着荣光平安回来。”

    他没有提“聚变之火”那样宏大的意象,而是落到了最朴实的期待——平安归来,带着属于他和国家的荣誉。

    洛珞握紧了手中的钢笔,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精神一振,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胸前的国徽端正肃穆。

    无需更多言语,他对着领导,也像是对着这片土地,郑重地点了点头。

    大门开启,冬夜的寒风扑面而来,他却感到一种沉甸甸的暖意和力量。

    ……

    2011年12月3日。

    初冬的清晨,寒风凛冽,吹过空旷的跑道,卷起几片枯叶,三辆黑色红旗防弹轿车撕破凌晨的寂静。

    跑道两侧每隔十米肃立着墨绿作战服的警卫,手持95式突击步枪呈战术警戒姿态,头盔下的夜视仪泛着冷光。

    更外围的阴影里,狙击小组的激光指示器如星点般在塔台高处隐现——这是最高级别的安保预案,通常只为领导出访启动,今天显然是破格用在了这里。

    “目标已抵达B3通道,所有单位二级戒备。”

    加密频道里传来指令。

    当轿车停稳时,十二名身着便装的中央警卫局特工瞬间形成人墙,战术背心下鼓胀的陶瓷插板与腰间枪套轮廓分明。

    为首的安保指挥官肩章缀着金色松枝,向踏出车门的洛珞敬礼:

    “洛总师,专机已完成最终检查。”

    铅灰色的天空下,一架经过特殊改装的专机静静停泊,流线型的机身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与周围荷枪实弹、眼神锐利的安保人员构成一幅肃穆的画面。

    更让人瞪大眼球的是,在这架专机后面,还有两架战机,那外形洛珞十分的眼熟,正是他曾经参与研制的歼-11。

    洛珞站在舷梯前,穿着得体的深色西装,外面罩着一件厚实的大衣,神情平静地望向远方天际线。

    他的身旁,只站着一位同伴——刘艺菲。

    她裹紧了围巾,清丽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但更多的是对男友的支持与骄傲,她紧握着洛珞的手,仿佛想将自己的力量传递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