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9章 压力山大的皇家科学院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449章 压力山大的皇家科学院 (第3/3页)

珞的手臂,给予他无声的支持。

    她的出现,也缓和了洛珞身上那种因巨大成就和责任带来的疏离感。

    当洛珞和刘艺菲踏上舷梯顶部,准备走下时,下方的迎接阵容瞬间有了动作。

    “立正!”

    一声清晰嘹亮的瑞典语口令划破寂静。

    左侧皇家卫队的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唰”地一声,手中的佩剑以最标准的军礼姿态斜举于胸前,动作划一,金属撞击声清脆响亮。

    仪仗队奏响了庄严而悠扬的欢迎乐曲。

    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海肯斯滕先生、皇家科学院院长诺尔马克教授与菲利普王子立刻迎上前几步,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热情与敬意。

    “洛珞教授!欢迎您来到斯德哥尔摩!”

    海肯斯滕主席用流利的英语首先开口,声音洪亮而真挚,同时伸出了手:

    “我谨代表诺贝尔基金会,向您荣获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您的成就照亮了人类理解宇宙的深邃图景。”

    洛珞沉稳地与之握手,力道适中:

    “非常感谢您和海肯斯滕主席先生、诺奖委员会,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是对我身后整个研究团队以及我的祖国的肯定。”

    诺尔马克院长紧接着上前,这位老科学家眼中充满了纯粹学术性的赞赏:

    “洛教授,我是苏尔·诺尔马克,皇家科学院对您的工作,尤其是您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突破性贡献,感到无比振奋!风洞、气象模型,特别是贵国盘古堆的验证,令人叹服,您的理论正在重塑物理学的基础。”

    他的语气带着学者间特有的热忱。

    “诺尔马克院长,您过誉了。”

    洛珞微微颔首,谦逊而真诚:

    “理论的最终价值在于被实践检验。能见到它在不同领域展现出价值,是对研究者最大的慰藉,科学探索的道路没有终点,我很荣幸能在此刻与各位同仁分享这份喜悦。”

    他巧妙地回应了验证的重要性,也契合了瑞典科学界注重实证的传统。

    菲利普王子这时优雅地走上前,行了一个标准的王室颔首礼,笑容温和而富有亲和力:

    “洛珞教授,刘艺菲女士,我代表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陛下,对二位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陛下和王室衷心祝贺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您的成就不仅是科学的里程碑,更是激励世界的灯塔,瑞典和斯德哥尔摩为能举办此次颁奖典礼而感到荣幸。”

    洛珞与刘艺菲也向王子回以得体的致意。

    洛珞回应道:

    “非常感谢国王陛下和王子的盛情,以及瑞典人民给予的这份崇高荣誉,科学无国界,它属于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真理。”

    他的回答得体而大气,既表达了感谢,也体现了格局。

    此刻,红毯两侧的闪光灯彻底沸腾了!快门声如同暴雨般密集响起,无数白光疯狂闪烁,试图将这历史性的一幕定格。

    记者们竭力向前涌,各种语言的提问声浪瞬间爆发,大部分都聚焦在他获得诺奖的湍流理论、盘古堆的成功、伏羲堆的进展,气氛热烈到近乎喧嚣。

    可控核聚变的成功不只是华国的盛事,更是整个人类前行的一大步,可自从盘古堆点火成功后,洛珞就再没踏出过国门一步……虽然在此之前他也只出来过一次,还是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来着。

    除此之外,就连克雷研究所的一百万美金的千禧大奖,这家伙都懒得去领。

    之前大家还猜测是因为淡泊名利,或者他本人不差这点钱,而随着盘古堆的点火,他们这才明白,原来最根本的还是安全问题。

    如今洛珞终于首次在国际上露面了,他们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问题都问个痛快。

    然而,洛珞只是向媒体区方向微微颔首致意,并未停留回答。

    他这次出行确实不只是为了领奖,作为华国科学家在整个世界眼里的代表,他的对外展示的精神面貌很大程度就决定了外界对华国的看法。

    只是接机这个场合确实没必要回答太多问题,过几天的大会开幕后,有的是时间。

    他身边的安保团队已经默契地隔开了媒体,引导他走向贵宾厅。

    在他经过之处,无论是威武的皇家卫兵、德高望重的学者,还是见多识广的媒体,目光都紧紧追随着他。

    那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对科学天才的仰慕、对划时代成就的敬畏、对大国重器执剑人的好奇与尊重,甚至还有一丝因他背后所代表的无形力量而产生的忌惮。

    他年轻的身影,在波罗的海的寒风、瑞典王室的礼遇、诺奖委员会的敬意以及全球媒体的聚焦下,显得如此独特而挺拔。

    他不是一位普通的学者,而是一位携带着足以照亮人类未来之“火”与足以震慑宵小之“剑”的传奇人物,此刻正踏上属于他的、万众瞩目的舞台。

    洛珞在瑞典官方核心人员的簇拥下,步履沉稳地走向灯光温暖的贵宾厅通道,身后留下的是闪光灯构成的海洋和一段传奇正式拉开序幕的序曲。

    斯德哥尔摩冬日的寒流,似乎也被这位东方来客身上蕴含的能量所驱散,梅拉伦湖的晨雾中,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科学与外交盛典,才刚刚开始。

    他西装口袋深处,那枚银质的、看似普通的纽扣,在衣料的包裹下安静地散发着金属的微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