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福州有鬼  青海没有羊眼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一十七章 福州有鬼 (第2/3页)

死~!”

    话音刚落,窗户纸“噗”地被捅破一个洞!一只干枯惨白、指甲尖长的手猛地伸了进来,胡乱抓挠!

    马铎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惨叫一声:“妈呀!”把手里的砚台狠狠砸了过去!

    砰!砚台砸在那手上,却穿手而过,直接砸在窗棂上,碎成几瓣。那手居然是个虚影!

    虚影之手停顿了一下,似乎被激怒了,猛地膨胀变大,五指如钩,带着一股阴风抓向马铎面门!

    马铎吓得闭目等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早知道还不如叫马铃铛呢!

    千钧一发之际,他胸前忽然泛起一层微弱的白光!那白光形成一个模糊的太极图案,堪堪挡住了鬼爪一击!

    “嗡”的一声轻响,鬼爪被弹开,白光也瞬间黯淡消失。

    马铎一愣,猛地想起自己白天心烦意乱,无意间把皇上赐下的、刻有“马铎”名字的玉牌塞进了怀里!难道是这御赐之物护主?

    窗外的鬼物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了一下,发出一声愤怒的尖啸。

    马铎趁机连滚带爬地冲出卧室,一边跑一边鬼哭狼嚎:“救命啊!有鬼啊!赵师爷!快来人啊!”

    他鞋都跑丢了一只,发髻散乱,狼狈不堪地冲到前院,把值夜的家丁护卫全吵醒了。

    众人提着灯笼拿着棍棒赶来,只见马大人面色惨白,衣衫不整,指着后院语无伦次:“手!窗户!女人!要抓我!”

    大家面面相觑,壮着胆子去后院查看,却见卧室窗外空空如也,只有一地碎砚台,窗户纸破了个洞,除此之外,毫无异常。

    “大人,您是……做噩梦了吧?”一个胆大的护卫小心翼翼地问。

    “放屁!”马铎惊魂未定,“你看我这像是做梦吗?那手!那么长!那么白!还冷笑!说要抓我!”

    赵师爷闻讯赶来,脸色比马铎还白:“大人……您、您真遇上了?我就说这衙门不干净!”

    这一夜,马铎再也没敢回后院卧室,就在前院书房哆哆嗦嗦地熬到天亮。只要一闭眼,就是那只惨白的鬼手和阴恻恻的笑声。

    第二天,马铎顶着一对硕大的黑眼圈升堂办公,精神萎靡不振。来拜见的各县教谕、生员们见了,纷纷暗自嘀咕:这位新提学大人怕是旅途劳顿,要不就是……嗯,肾虚。

    好容易熬到散衙,马铎立刻把赵师爷叫到跟前,有气无力地说:“老赵,赶紧的,去找几个和尚道士来,做做法事!多少钱都行!再这么下去,本官没被皇上改名改死,先被鬼吓死了!”

    赵师爷苦着脸:“大人,福州府有点名号的法师,听说咱这衙门的事,给多少钱都不来啊!都说这儿的鬼太凶,道行深,惹不起!”

    马铎傻眼了:“那、那怎么办?总不能让我天天睡书房吧?”

    正在主仆二人相对发愁之际,门房来报:“大人,门外有个游方道士求见,说能解大人烦忧。”

    马铎眼睛一亮:“快请!快请进来!”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道士飘然而入。只见他身穿一袭青灰色道袍,面容俊朗,目光清澈,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显得颇为玩世不恭。背后斜背着一把连鞘长剑,剑格处镶嵌的几颗宝石隐隐生光。

    “贫道赵清真,云游途经宝地,见贵衙上空阴煞之气汇聚,恐有妖邪作祟,特来叨扰。”道士打了个稽首,声音清朗,自带一股令人心静的气场。

    马铎如同见了救命稻草,也顾不得官威了,差点扑上去抱住道士的大腿:“仙长!救命啊!有鬼!真有鬼!昨晚差点把我魂儿勾了去!”

    赵师爷却有些怀疑地看着这过于年轻俊朗的道士,低声道:“大人,小心江湖骗子……”

    赵清真也不生气,微微一笑,目光扫过马铎的脸,又看了看四周,淡淡道:“大人印堂发黑,阴气缠身,昨夜子时想必受了极大惊吓。那鬼物非寻常游魂,乃积年怨煞所化,形似女体,善幻听幻视,尤喜侵扰心神不宁之人。昨夜是否先闻哭声,后遭重击?且大人怀中应有辟邪之物,替大人挡了一劫。”

    马铎听得目瞪口呆,连连点头:“对对对!全对!仙长你真是活神仙啊!”他赶紧掏出那块御赐玉牌,“就是这个!皇上赐的!”

    赵清真看了一眼玉牌,点点头:“原来有一丝龙气护佑,难怪能挡一下。不过此物治标不治本,那怨煞既已盯上大人,必不会善罢甘休。”

    马铎腿都软了:“仙长!那怎么办?您可得救救我!”

    赵清真掐指算了算,眉头微挑:“有趣。大人命中似有奇遇,官星虽有小挫,却暗藏‘代天巡狩’之机。不过眼下嘛……嗯,今夜贫道便留在衙中,会一会那作祟的怨煞。”

    是夜,月明星稀……好吧,其实又是月黑风高。

    学使署后院戒备森严,马铎躲在重重护卫中间,紧张得手心冒汗。赵清真却悠然自得地坐在院中石凳上,煮着一壶清茶,归尘剑随意靠在石桌边。

    “仙长……您、您不准备点符咒法器?黑狗血公鸡血什么的?”马铎忍不住问。

    赵清真啜了口茶,笑道:“大人,《道德经》有云:‘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降妖除魔,在心不在物。执着于形式,反而落了下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