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延平疑云 (第1/3页)
大明永乐十四年,七月初二。
闽北山城延平府,被笼罩在一片湿闷的热浪与隐隐的不安之中。剑溪与沙溪在此交汇为闽江,水汽氤氲,却驱不散盘桓在街巷间的压抑气息。
一袭青衫的赵清真,沿着蜿蜒的官道,不疾不徐地步入城中。他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背后的归尘剑敛于青灰剑鞘内,古朴无华。只是若有道行高深之辈细察,便会发现他周身气息愈发圆融内敛,眸中神光温润,已臻炼神还虚之妙境,与天地交感更为深切。
延平府乃闽中重镇,本应商贾云集,市井喧嚣。但今日街面上却显得有些冷清,行人步履匆匆,面带忧色,许多店铺甚至早早关了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恐慌,以及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草药苦涩之气。
赵清真微微蹙眉,这苦涩之气并非寻常药铺味道,倒像是某种毒性剧烈的草植,且夹杂着怨愤与死寂。
他信步走入一间尚且开着的茶肆。堂内客人寥寥,掌柜的有一下没一下地拨着算盘,唉声叹气。
“福生无量天尊。”赵清真打了个稽首,“掌柜的,叨扰一碗清茶。”
掌柜的抬头,见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年轻道长,连忙招呼:“道长请坐。小二,上茶!”
赵清真落座,状似随意地问道:“贫道初到贵宝地,见市面似乎有些冷清,百姓面带忧色,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掌柜的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道长是外乡人,有所不知啊。我们延平府……近来不太平啊!”
“哦?如何不太平?”
“是……是闹妖怪啊!”掌柜的脸上露出恐惧,“尤其是晚上,城西和码头那边,常有黑影出没,伴有凄厉怪叫!已经有好几个人晚上出门,莫名其妙就受了重伤,胡言乱语,说是被厉鬼所害!更邪门的是……”他声音压得更低,“最近用‘断肠草’寻短见的人,格外多!”
“断肠草?”赵清真目光微凝。
“唉,就是一种本地山里的毒草,毒性剧烈,人吃了肠穿肚烂,死得极惨。”掌柜的叹道,“往年也有活不下去的穷苦人或者欠了阎王债的,想不开就找这草吃了。可今年……特别多!隔三差五就听说谁家又出事了。官府查来查去,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有的说是被妖怪吓的,有的说是中了邪……弄得人心惶惶,天一黑就没人敢出门了!”
赵清真若有所思。寻常妖物作祟,多以血食或精气为目标,甚少会诱人自尽。这断肠草之祸与夜间怪影,看似相关,气息却迥然不同。
“官府就没什么举措?”
“举措?”掌柜的撇撇嘴,“冯知府倒是抓了几个游方的和尚道士,说他们妖言惑众,打了一顿板子撵出城了。又贴出告示,严禁百姓夜间出行,违者重罚。可这……这能顶什么用?该出事的还是出事!”
正说着,街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和哭喊声。
掌柜的脸色一变:“哎呦,听这动静,怕是又出事了!”
赵清真起身走到门口,只见一队衙役押着几个用铁链锁着的僧人道士,推搡着往府衙方向去。那些僧道满脸冤情,大声叫屈。周围百姓围观,指指点点,神色惶恐。
“看看,又抓人了。”掌柜的在一旁摇头,“冯知府就知道来这套!能平得了事才怪!”
赵清真目光扫过那些被押解的僧道,又望向城西方向,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那冯知府并非愚蠢,而是典型的“素患难,行乎患难”——只不过他行的不是君子之道,而是官场保身之道。以高压手段寻找替罪羊,平息物议,至于真相如何,并不重要。
忽然,他心念微动,感应到一股极其微弱、却异常纯正平和的水灵之气,从东南方向的码头区域一闪而过,试图抚平城中躁动的怨气与恐慌,却如杯水车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