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 燕大有自己的陶哲轩【二合一】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06章 燕大有自己的陶哲轩【二合一】 (第1/3页)

    听到张鲁平的这番话,田纲顿时眼前一亮,脸上浮现出浓厚兴趣。

    能让张鲁平和郑以中拿过来的论文,不用想也知道肯定非比寻常,于是未曾耽搁连忙开口接过话茬应和。

    “去我办公室说。”

    话音落下立刻走在前面带路。

    徐铭头回来镜春园,不熟悉里面结构,便跟着导师并没有多说。

    很快众人走进一间办公室,田纲先是把桌面上的东西简单收拾干净,并取出眼镜戴上后这才开始查看论文。

    看到论文标题和摘要,眼中顿时闪过惊色。

    “院里竟有人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这可是数论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个数学分支,并将其紧密连接起来推动发展。

    对于数论同样不算陌生。

    自然清楚素数分布中的无穷性经典问题,如果证明的话绝对会引起数论界热潮。

    这时郑以中也没沉默,他拿出上午的验证步骤,同田纲讲出自己的观点。

    “田院士。”

    “论文中的多尺度解析筛法非常巧妙,我认为对斐波那契数无穷性证明是成立的。”

    “能让郑教授认可,看来这篇论文确实不错。”田纲接过写有验证过程的草稿纸点点头说。

    下秒。

    越发迫不及待,也顾不上招呼张鲁平等人,立刻把注意力投入到论文中认真审核。

    至于徐铭他们三个人,则自己找到位置坐下,耐心等待最终的结果。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田纲脸上表情不断变换。

    从期待到惊喜。

    中间经过短暂皱眉,拿起笔根据郑以中的结果验证步骤进行复核。

    最后满是激动之色。

    当窗户外面的天色逐渐变黑,他终于停下手上动作毫不掩饰脸上欣喜。

    “对了。”

    “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的公式是成立的。”

    “这种多尺度解析筛法,确实能够作为解决素数分布问题的全新工具。”

    深吸一口气,讲出这几句话之后,闻言站起来的张鲁平和郑以中顿时浑身放松下来,互相对视一眼甚是激动。

    早在上午的时候,他们便隐隐确定,徐铭的论文推动了数论领域筛法工具的发展,但出于对理论数学严谨态度这才搬出田纲院士进行复核。

    眼下结果达成一致,表明徐铭的论文确实有资格发表在数学顶刊上面。

    然而还没等他们开口接话,又听田纲院士追问起来。

    “论文作者是哪位教授?”

    前脚话音刚落,紧随其后又接话补充。

    “怎么只有中文版?”

    在他看来如此水准的论文,只能是院里教授,但仅有中文版可没法投稿顶刊。

    “这篇论文并非是院里教授撰写。”张鲁平嘴角挂着笑容摇摇头回答。

    田纲一脸惊讶:“难道是哪个博士?”

    闻言张鲁平不再卖关子如实说:“它是我学生徐铭的本科毕业论文。”

    讲这句话时整个表情只能用两个字形容。

    骄傲。

    而当此话传进田纲的耳朵中,则立刻把目光锁定在距离自己较远的徐铭身上。

    对这个结果非常意外。

    “毕业论文?”

    约摸顿了两三秒,才回过神来忙详细询问情况。

    “高教社杯专家组面试结束那天,你说已经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难道就是这篇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还记得颁奖结束后,他主动和徐铭搭话,表达对年轻优秀学生的勉励。

    得知对方那么快就完成毕业论文,认为价值不会多大便没有进一步关注。

    结果谁曾想竟是使用新筛法,把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给彻底证明。

    若早知道论文含金量如此之高,那说什么都要帮忙审查指导。

    徐铭倒没多想,闻言仅点点头表达确定。

    刚做完动作又听郑以中附和道:“徐铭从今年四月份便确定了毕业论文方向。”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通过解析数论和复积分优化出多尺度筛法,并成功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数学天赋着实难得。”

    “尽快把论文翻译成英文版投稿数学年刊,数论界可许久没有这样的进展了。”

    田纲重新坐下,给徐铭列举建议的同时,想到什么又多补充句。

    “我和数学年刊的主编彼得·萨纳克相熟,以前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是同事,到时会推荐你的这篇论文。”

    “应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审稿发表。”

    徐铭将田纲院士的这番话悉数听进耳中,心里不由得涌现出喜色。

    既然要把这篇毕业论文投稿,那肯定是越快越好。

    需知数学年刊作为数学界顶刊,由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机构发行,截至目前已经有着一百多年历史,

    平均审稿周期最少都在六个月,相比数学领域其他期刊较为漫长。

    但若有数学界的知名作者对论文推荐,优先审稿的话流程上能节约不少时间。

    这显然是好事。

    正当徐铭想着这些时,导师张鲁平的声音下秒突然在耳旁响起。

    “能让田院士开口帮忙的论文,这几年整个燕大可都找不出几份来。”

    徐铭闻言自是没能半分耽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