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你管这叫毕业答辩【三合一】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13章 你管这叫毕业答辩【三合一】 (第1/3页)

    晚上联合技术实验室内,还算安静的环境下尤为显得徐铭的动静很大。

    瞬间吸引现场其他人的目光,纷纷投来好奇眼神。

    能够坐在这里工作,其具有的编程算法水平,基本都到比较高的水平,并且参加过相关项目,可面对徐铭编写代码的速度却忍不住张大嘴巴。

    心中不由浮现出一个问号。

    这确定不是在乱打?

    距离徐铭最近的郭昊强,因见识过类似操作,知道徐铭当初可是通宵完成曲率补偿模型。

    于是相比其他人表情还算平静,扭过脑袋看向屏幕中快速写出的代码,略作迟疑后主动询问一句。

    “徐师弟。”

    “你这是要编写程序算法?”

    “脑海里有些想法,就打算弄出来验证下试试。”徐铭双手动作不停嘴上开口回复一句。

    他这话确实没乱说,虽圈定出几个可行方向,但能否起到作用还属于未知数。

    眼下只能算是试错的阶段。

    只不过在信息学科提升到3级之后,他能以较高的效率完成算法减少试错周期,避免浪费掉太多的时间。

    “这样啊。”郭昊强闻言脱口回答。

    但随即便涌现出一股失落感,整个人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主要他和徐铭共同被安排进来攻关算法,结果现在徐铭都有了相关思路,而他在多路径抑制问题上却依旧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建树。

    正所谓凡事就怕比较。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自己给自己压力。

    好在他不是首次和徐铭合作,深知天赋这种东西单靠努力基本没啥用,倒很快调整好变化的心态,将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学习和积累经验上面。

    但作为第二小组名义上的组长姚伟泽来说,对此则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他可不认为,徐铭这种乱敲一通,快速编写出来的算法能有什么作用。

    首先对于徐铭在数论领域取得的成就,他本人是非常佩服认可的,毕竟数学年刊的含金量可是学界公认。

    获得燕大年度人物学术之星奖项,被数学科学院直博那都再正常不过。

    不过理论纯数上的进展,和具体项目是两回事。

    正常情况下,需很多年才能转化为应用。

    尽管在奥运场馆无线定位模型上,按照许崇兴教授的说法做出了贡献,但其复杂程度和卫星定位的多路径抑制问题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要知道他们第二小组这大半年以来,面对算法端的问题都未能有大的突破。

    更何况徐铭虽也算信院研究生,本质更偏向于纯数理论数学领域。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最终还是主动站起身,迈步走到徐铭和郭昊强跟前关心了句。

    “两位师弟,今天时间不早了,赶紧回去休息吧。”

    “编写算法是个精细的活,有我们这些师兄在,你们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

    徐铭停下手上动作,尽管依旧精力充沛,再敲上几个小时代码都没问题。

    垂眼瞥了下屏幕右下角时间,看到确实不早,这才决定等明天再继续搞。

    “那姚师兄,我们就先回宿舍。”

    嘴角浮现出淡淡笑容,说完便收拾起东西。

    旁边郭昊强自然更没异议,随即和徐铭一起离开联合技术实验室。

    ……

    就这样。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徐铭除泡在图书馆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发散思维,便是编写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

    虽其中有几个方向,在调整参数时都被他废除。

    却对剩下的更加有信心。

    “基于多模态扰动扰动策略的集成学习算法,利用载波相位残差构建多路径地图库,或许能解决卫星信号反射导致定位偏移的问题。”

    五月中旬。

    数院203宿舍内,徐铭思索着新的研究方向。

    待心中思路逐渐清晰之后,他又把目光放在面板上查看学科经验。

    ——

    【信息:lv3(785/5000)】

    “虽然废除了几个算法方向,好在收获不少经验。”

    伴随上面的数字进入眼球,徐铭自顾自低喃,并没有因算法上的问题影响心态。

    刚想到这里,耳旁突然响起倪明杰的声音。

    “徐铭。”

    “明天大四学长就要开始集中答辩了吧,你这种也还要参加吗?”

    闻言徐铭转过身望去,迎上对方好奇的视线。

    是的。

    按照数学科学院的传统,每年这个时候,大四学生都会分批参加院里的答辩。

    正常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三位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

    需要学生进行约二十分钟的PPT展示,清晰阐述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方法结论,以及最重要的创新点。

    之后委员依次提问,由学生回答。

    这也是毕业答辩的核心,旨在考察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理解程度。

    最终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质量报告表现评议。

    当场宣布结果。

    徐铭虽获得了数院直博的资格,但像这种重要的本科毕业答辩流程还是要走的。

    反正对他而言又不存在啥难度。

    何况连PPT他都抽时间早就做好了,不参加可就要浪费掉。

    于是他也没啥迟疑的,直接点头如实回答。

    “院里已经把答辩教室和时间安排完,我在明天上午理教楼参加答辩。”

    “可惜我们没法去看,铭哥你的答辩肯定精彩。”朱志轩听完徐铭的回答率先开口接过话茬感慨。

    这和先前的燕大年度人物颁奖不同,本科答辩现场只有答辩人员和教授导师。

    正常情况下,导师不会允许低年级学生旁听。

    毕竟作为关系到能否毕业的人生关键时刻,若下面坐着一群学弟学妹,势必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影响答辩发挥。

    而随着朱志轩的话音落下,没等徐铭回应蒋旭的声音就已经在床铺下响起。

    “徐铭的论文,我估摸着咱们去了也听不懂吧?”

    “这话确实没有毛病。”倪明杰连连点头附和对蒋旭的言论深感同意。

    毕竟当初徐铭在宿舍撰写毕业论文时,他有时候碰巧看到电脑屏幕。

    虽对上面的数学符号认识,可组在一起就直接变得完全两眼一抹黑。

    只剩下简单三个字形容。

    看不懂。

    倪明杰的话音并未停下,前脚才刚说完,紧随其后想到什么又补充句。

    “我倒是开始有点同情明天和徐铭一起,参加毕业答辩的大四学长了。”

    “论文内容质量和徐铭根本没法比啊。”

    “整个学校肯定都没有,第二份能在数学年刊上发表的本科毕业论文。”

    将室友倪明杰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倒觉得还好。

    根据往年答辩规格,明天大概率是自己导师和郑以中教授以及冯长平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和他一起参加答辩的大概率是冯长平教授的学生。

    刚好冯长平教授本就提高了论文要求,否则学习小组的严伟豪和高科,也不会跑来向他请教论文中的问题。

    既然毕业论文都顺利完成,答辩便不是问题。

    “应该没什么吧。”

    随口参与话题回应一句,接着快到熄灯时间,便也不再耽搁选择上床休息。

    翌日。

    几人一起在学五食堂吃完早饭,倪明杰等人因要上必修课提前离开,分别时并没有再提及徐铭答辩的事。

    没办法。

    就凭徐铭的毕业论文水平,纵使全院学生答辩都不通过也不会包括他。

    自然没甚好担心的。

    徐铭轻车熟路独自来到理教楼,找到答辩教室后直接迈步走了进去。

    抬眼向教室内看去,发现已经坐了几道身影,正埋头熟悉报告阐述文稿流程。

    其中老熟人严伟豪和高科刚好在内。

    并在注意到徐铭之后,下意识高兴的打起招呼。

    “这边徐铭。”

    闻言徐铭朝两人望过去,回以淡淡笑容,直接走到两人旁边的空位坐下。

    不过他们的喊声,可把其他人惊的不轻。

    纷纷抬起视线确认来人是徐铭,脸上大多是一种生无可恋的表情。

    显然大家都知道徐铭本科毕业论文的含金量。

    严伟豪和高科则截然相反,趁着答辩委员会进场的间隙同徐铭讲起话。

    “还真是缘分啊徐铭,咱们居然分到同一场,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