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你管这叫毕业答辩【三合一】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13章 你管这叫毕业答辩【三合一】 (第3/3页)

输陶哲轩。”

    “果然数学的发展,还待要靠年轻人。”

    面对大家的称赞交流,徐铭和导师依次回应,脸上保持着谦逊笑容。

    不骄不躁。

    热情自信。

    田纲将这幕看在眼里,心中却并未有太多羡慕。

    毕竟下个月,他就要带着徐铭去波恩大学,参加今年的国际数论会议。

    到时候让众多海外数论学家惊叹,他这个某种意义上的导师自然会更加有面子。

    直至仅剩下院里的自己人后,田纲先是不吝啬的对徐铭称赞一句。

    “今天表现不错。”

    伸手拍了拍徐铭的肩膀,接着又往下讲起正事。

    “你参加国际数论会议的手续都审批完了,有我和学校给你担保。”

    因为徐铭这段时间参与北斗项目,尽管只是和燕大合作的算法模型这块,不涉及工程实现细节和系统架构。

    但要前往波恩大学的话,仍需按相应流程审批手续。

    不过有燕京大学和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担保,整个过程倒称得上非常顺利。

    话音才刚落下,不等徐铭开口礼貌道谢,又抛出两个新的问题。

    “对了。”

    “关于会议上的特邀报告内容,你怎么打算的?”

    “和今天的毕业答辩内容相同吗?”

    “仍旧聚焦多尺度解析筛法,但会有新的东西。”徐铭摇摇头暂时卖了个关子。

    既然是在国际数论会议上进行报告,面对台下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数论学家,单纯去讲论文中的内容,难免会让人觉得重复失去惊喜。

    为此他特意在多尺度解析筛法上,融入一些新思路。

    相信会给数论界带来新轰动。

    田纲听到徐铭这句话,顿时眼前一亮,对这个所谓新东西充满好奇。

    连带旁边的郑以中教授皆是如此。

    两人正交谈到这里,只见信院的许崇兴教授走过来。

    名义上徐铭也是他的学生,信院硕士研究生,面对这种毕业答辩重要时刻,肯定要来亲眼见证,就是心里面情绪多少显得有些复杂。

    当初看到徐铭在编程算法领域的天赋,这才不惜去挖数院的墙角。

    最终达成两个学院共同培养目标。

    让其参与燕大北斗算法模型这块的项目,除是张乃同院士亲自向总孙稼栋院士推荐外,他也想丰富积累徐铭的经验和阅历。

    毕竟这种机会,别说是硕士研究生,哪怕博士后都可遇而不可求。

    并且也没指望徐铭,能像在奥运场馆无线定位项目中那样做出贡献。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嘛。

    结果万万没想到,徐铭在理论数学领域,竟会进展的如此迅速。

    凭借一篇论文引起数论界狂欢不说,还被国际数论会议组委会特邀进行报告。

    这种资格很多数学教授都拿不到。

    如此看来倒应该放手,让徐铭专注于理论数学研究。

    奈何想到徐铭在奥运场馆定位项目的表现,就又觉得这样实在太过浪费天赋。

    心情五味杂陈下,他暂时把念头抛在脑后,向徐铭传达北斗总工程设计师孙稼栋院士的话。

    “徐铭。”

    “孙院士让你在国际数论会议上好好表现,为咱们国内数学界争光。”

    “告诉海外数学专家,来自东方学者的实力。”

    把许崇兴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顿时神色一正斩钉截铁回答。

    “我会的。”

    接下来的时间,田纲院士和导师张鲁平,又针对这次数论会议向徐铭告知必要的注意事项。

    中午更是一起在学校食堂里吃饭。

    与此同时。

    燕大未名社区论坛上,两个新发布的帖子,很快成为讨论热度最高的存在。

    “燕大数院史上最高规格毕业答辩,你见过答辩委员会比答辩学生还多吗,沾徐师兄的光有惊无险通过。”

    “今天刚得到的最新消息,徐师兄将出席下个月的国际数论会议。”

    尤其跟帖数量,尽管处于吃饭时间段,增长速度都丝毫没有减少。

    甚至连其他学院的学生,都很感兴趣参与讨论。

    “刚听学长说今天的毕业答辩,好家伙几个院士一大群数学教授,感觉单是想想估计都腿肚子发软。”

    “这种毕业答辩阵容,确实打破学校记录了,感谢徐神创造新历史。”

    “要是搁我指定延毕。”

    “那么多教授来听徐师兄的答辩,真是太有排面。”

    “恭喜徐师兄顺利本科毕业。”

    “必须要指正一下,徐师兄不单出席数论会议,还受邀进行报告呢。”

    “以学生的身份受邀参加国际数论会议,这才是真正的排面好不好。”

    “为什么箐华数院就没这种数学天才,果然箐华终究比不过咱们燕大。”

    ……

    徐铭对于未名社区论坛上发生的事,并未特意去关注甚至说主动发帖。

    晚上还是倪明杰提起,说他在社区又火了。

    对此自然是早已习以为常。

    见怪不怪。

    何况眼下对于他来讲,手上还有很多事需要去做。

    距离国际数论会议在波恩大学召开,满打满算仅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他除撰写特邀报告内容外,仍要编写基于多模态扰动扰动策略的集成学习算法。

    利用载波相位残差构建多路径地图库。

    这是他结合先前的经验,以及查阅各种资料,在参数直觉能力下确定的研究方向。

    最有可能解决城市峡谷环境中,卫星信号折射导致的定位漂移问题。

    反正他依靠算法内化和代码通感,编写起程序算法效率非常高,甚至要比得上几个人的团队合作,倒也不会花费太长的时间。

    否则先前那几个算法方向,不可能那么快便确定存在错误地方。

    时间进入到六月份。

    作为毕业季,每个人的心情都不太一样。

    在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数院203宿舍内,则充斥着分别的伤感氛围。

    “徐铭。”

    “我们就先走了,咱等开学见。”

    寝室里倪明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箱,主动同坐在床铺下面书桌旁的徐铭搭话。

    因过几天徐铭就要出席国际数论会议,自然要暂时留在学校。

    若只是这种情况大家肯定还是有说有笑,关键暑假过后徐铭便是数院在读博士,届时会搬去博士单人宿舍。

    虽大家都在数学科学院内,但以后见面的机会肯定会少上很多。

    蒋旭这时也没沉默,当即接过倪明杰的话茬跟在后面沉声附和句。

    “祝你此次报告圆满成功,在数学领域越走越高。”

    “谢谢。”徐铭回以微笑点头道谢。

    “铭哥加油。”

    “徐铭去参加国际数论会议是好事,以后咱们和别人讲起来脸上都有面子。”倪明杰在朱志轩后面补充。

    眼见氛围变得越发伤感,徐铭只好主动开口,微笑着打趣一句。

    “你们干嘛都这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以后又不是说再也见不到了。”

    “等开学照样可以一起吃饭,去图书馆讨论问题嘛。”

    话音落下其余人也都脸上现出笑容,拉着行李出去时还不忘特意补充句。

    “那咱们可说好喽。”

    待朱志轩他们几人离开,宿舍内瞬间变得安静下来。

    徐铭倒未觉得孤独,反而面向电脑,双手放在键盘上继续编写算法。

    在这将近一个月时间内,新的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进度已然完成大半,同时信息学科经验值也突破一千,就等后面在例会上向黄运良和许崇兴两位教授报告。

    然后根据燕大建立的四级验证机制,确认卫星定位精度的表现。

    另外值得一提,陈璐那边他提到奥运会开幕式,后者听到无疑是欣喜万分满脸幸福。

    尽管暑假再次返回了东坪县,两人却约好八月份一起观看奥运开幕式。

    而正当徐铭沉浸在算法代码海洋中时,放在桌子上的手机突然响起来。

    暂时停下手上动作拿起接通。

    “田院士。”

    听到对方的话语后他当即应声回道:“那我这就去镜春园见您。”

    接着挂断电话,快速处理完手上的事情,出门前往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所在的镜春园。

    ……

    感谢大家的月票,每满五百加更一万字,求订阅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