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二合一求订阅】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16章 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二合一求订阅】 (第1/3页)

    徐铭面对场下数百位数论学者,满脸自信按照早就完成的内容报告。

    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框架,到优化思路方向。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成功把整个报告厅内的氛围推向最高点,甚至有专家忍不住在座位上手动演算,脸上时不时现出激动之色。

    “尺度函数Φ(s; x)的具体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能够根据问题和目标精度,动态优化Φ(s; x)的参数和积分路径r。”

    “并通过计算寻找表现良好的函数形式。”

    “在这里我期待,未来学界能有人,优化出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更多表现形式。”

    “解决数论界现存问题。”

    ……

    三十五分钟很快结束,徐铭也顺利完成报告,再次提高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应用价值。

    根据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定理,多尺度解析筛法具有动态化这一特性。

    并非只能用于解决素数分布问题。

    而是近乎数论万能工具。

    可以根据具体目标,在多尺度解析筛法基础上,优化出特定的工具,然后通过计算证明将之解决,加快数论数学分支的高速发展。

    就拿全球关注度比较高的孪生素数,和哥德巴赫这两个经典猜想来讲。

    只要寻找到最合适的函数表现形式,结合其它理论对多尺度解析筛法进行特定优化,便有可能彻底解决困扰数论学家许多年的世界数学难题。

    毫不夸张的讲,今天徐铭的报告,相当于确定了一个新方向。

    为大量数论学者指明道路。

    完全能够预料,待本次会议结束之后,各大高校数学系以及数学研究所。

    将立刻开设孪生素数,或者哥德巴赫猜想课题组。

    投入到对数论难题的研究中。

    伴随最后的话音落下,徐铭想象中的掌声并未在报告厅内响起。

    正为此感到疑惑,抬起视线才注意到,大家都还沉浸在报告中,对列出的其中一个优化思路进行验证。

    见到这幕徐铭暗自松口气,便准备迈步返回台下。

    然才刚迈出几步,顿时响起一道鼓掌声,下意识扭头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伊万尼克教授,不知何时已然站起身,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而这个动作,也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很快先是身旁的卡茨和陶哲轩以及拉波波特等人,紧随其后起身热烈鼓起双掌对报告表示肯定。

    接着后排学者同样如此。

    几百人共同汇聚在一起的掌声,于报告厅内显得格外隆重热烈。

    与此同时。

    场下人群中的田纲,亲眼目的这一幕,心里面也只觉感慨万千。

    回望国内数学界这些年的发展,还从未有过眼前这种令人振奋的画面。

    年仅二十岁的燕大学生,在国际数论会议舞台上报告自创的筛法工具,引得数百位数论学者自发鼓掌,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式成就。

    “国际数学舞台,需要更多的东方身影,这才仅是一个开始而已。”

    “徐铭没有让大家失望。”

    很快待这场报告彻底进入尾声,伊万尼克等人主动向徐铭走去展开交流。

    “真是一场精彩的报告,恭喜你重新定义了数论领域最实用的工具。”伊万尼克近前率先开口称赞。

    徐铭面带微笑道:“谢谢伊万尼克教授。”

    旁边卡茨更是半点都忍耐不住,找到空隙立刻插嘴接过话茬搭话。

    “这几年学界对数论猜想难题的研究,热度一直处于持续低迷的状况,尤其关于对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自从陈景潤的‘1+2’之后便无任何进展。”

    “现在你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动态性,无疑让大家看到彻底解决难题的希望。”

    “相信相关课题研究,很快就会源源不断冒出来。”

    “将更有助于数论分支的发展。”

    卡茨想看到的数论界,可不是先前那种死气沉沉。

    大家都不去研究数论领域著名问题,导致几年来都找不到能拿出手的进展。

    现在热度激增,有更多人投入其中,对整个数论界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

    而陶哲轩同样没有继续保持沉默,暂时停下脑海中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研究,开口就是像向徐铭表示感谢。

    “目前我在研究孪生素数,你今天的报告内容给了我不少启发,今天下午后面的报告我暂时不出席,需要待在房间整理下思路。

    徐铭把陶哲轩的话听进耳中,对其研究孪生素数并不感到意外。”

    他也知道多尺度解析筛法,能用于证明孪生素数。

    先前他就曾试着根据素数对优化筛法,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还需要加入新的理论知识才行,并非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难题。

    “这是我的荣幸。”徐铭无比谦逊回应一句。

    几乎话音才刚落下,伊万尼克教授,又突然想到什么主动补充句。

    “对了。”

    “晚间有一个我主持的小型讨论会,你要参加吗?”

    闻言徐铭顿时心中微动,根本不会有任何迟疑,当即点头满口答应下来。

    “感谢教授您的邀约,我会准时到达。”

    对国际数论会议中的事情,来波恩大学之前,田纲院士就已经详细讲解过。

    其中格外关注的,便是某位大佬主持的,小范围晚间讨论会。

    能被邀请参加,属于进入核心圈层的标志。

    这是对他在数论领域贡献的认可,和年龄没有关系。

    伊万尼克对眼前来自东方的年轻学生,只觉得越发感到满意。

    甚至心底暗自遗憾,为何对方不是来自罗格斯大学。

    正当几人交流着的时候,旁边拉波波特得到现场工作人员的消息,脸上顿时堆出笑容抛出新的话题。

    “法兰克福汇报和时代周报等媒体记者,想要对你们作一个简单的采访。”

    “如果可以的话请跟我来。”

    说完主动作了个手势,走在前面领路。

    像卡茨伊万尼克以及陶哲轩这些顶尖学者,对于媒体采访只能说早已司空见惯。

    就和喝水没什么区别。

    自然不会介意。

    徐铭说起来上次被记者采访,还是成为高考状元被自家省报媒体报道,最终导致他未开学人却先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