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全员惊叹,你知道在说什么吗 (第2/3页)
他和田纲院士顺利回到燕京后,第二天早上便前往理教楼导师的办公室。
向其告知这几天在波恩大学参加会议的情况。
张鲁平人虽在燕京,却也时刻关注着波恩大学,再次见到徐铭毫不吝啬自己的称赞。
“这次表现不错。”
“现在全球数论领域学者,恐怕都知道你了。”
“确实有不小的收获。”徐铭被导师热情招呼着在办公室沙发坐下回答。
张鲁平则递过来一杯水,主动提起另外一件事。
“听说你准备研究孪生素数?”
“有这个打算。”徐铭连忙接过点头确定。
话音才刚落下,紧随其后又开口详细解释其中原因。
“除了本次数论会议外,我还有幸参加了伊万尼克教授主持的晚间讨论会,在与陶哲轩教授交流之后,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优化有不少新想法。”
“便想着把孪生素数当做自己的博士课题研究。”
提起这件事他还有些无奈,不知哪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透露他和陶哲轩都在研究孪生素数的事。
以至于报道后,愣是传成他和陶哲轩,在数论领域进行学术竞争。
张鲁平显然也看到过这个消息,闻言嘴角上扬浮现着笑容接过话茬补充。
“你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有着很大的潜力,是将来能否拿到菲尔兹奖的关键。”
“确实应该深入研究。”
“到时候直接递交课题报告就行,院里会给你批研究经费以及办公房间。”
在处理完这件事后,他突然想到什么,再次抛出一个新的话题。
“对了。”
“暑假结束我这里有个新课题,是关于应用数学相场模型的研究。”
“涉及到材料的多尺度建模。”
“相场模型?”徐铭闻言顿时心中一动。
说起来他还没有参与过,自家导师负责的课题项目。
主要他取得的数论成果属于理论数学,和导师主要研究的应用数学有所不同,但通过之前的一定测试,除研发新的数学工具推动学科发展,参与应用数学课题同样能获得大量的学科经验值。
毕竟应用数学可是能涉及到多个领域。
于是产生兴趣之下,接下来便和导师,针对相场模型展开深入讨论。
差不多过去快半个小时的时间,才总算了解清楚。
所谓相场模型,主要用于模拟金属材料的晶体生长和缺陷演化。
能够帮助相关材料更好的设计。
在工程层面替代高成本试错实验,可以大幅度缩短材料研发周期。
毫无疑问是应用数学最直观的价值体现。
另外涉及到多尺度算法,刚好是他擅长的领域,说不定期间还能更好的发散思维。
诞生出优化多尺度解析筛法的灵感。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铭便不再迟疑,当即开口把这件事答应下来。
“我没问题导师。”
“那好。”
张鲁平面对这个回答,脸上顿时现出喜色,点点头详细安排起任务。
“你对多尺度函数熟悉,等项目开始就负责编写数值模拟代码,优化算法参数以及分析仿真结果。”
他对自己学生的天赋最为清楚,有徐铭加入到相场模型研究课题中,或许项目的进展会非常迅速顺利。
要知道国内目前在很多先进材料方面,技术和海外相比处于落后状态。
导致前沿科技军工设备,很多都还需依赖进口。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若能完成相场模型的研究,便可以助力国产先进材料快速研发,大幅度缩短周期和试错成本。
聊完正事氛围轻松下来,张鲁平脸上堆出笑容,又主动开口搭话。
“这两天学校又收到不少媒体采访申请,都对你这位数学新星很感兴趣。”
“你是怎么想的……全推掉?”
将导师的话听进耳中,徐铭不知该说什么好,对于此种事确实比较无奈。
想到从机场回来的时候,已经被迫回答了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提问,倒也没必要搞得院里乌烟瘴气,何况眼下他手上的事情还多着呢。
思忖至此未作迟疑,立刻便斩钉截铁给出回答。
“推掉吧。”
“那我回头打声招呼。”张鲁平点点头对自己学生的决定表示支持。
况且他也正是喜欢,徐铭这种醉心学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律的品质。
“另外咱们学校招生办里的沈老师,拜托院里向你表示感谢。”
“感谢我?”徐铭对导师突如其来的话表示困惑。
张鲁平则笑着往下解释。
“还不是你在这届国际数论会议上表现出色,为国内数学界争了光。”
“有你这位燕大的最佳学生代表在,他们的招生工作估计能轻松不少。”
听到这句话,徐铭才想起来,今年各地已经开始施行知分填志愿。
全面废除估分报考模式。
也就是说各大高校面对状元和分数高的学生,只能各凭努力争抢生源。
其中燕大和箐华无疑最为激烈。
眼下高考分数刚公布,正是各大高校抢人的时候。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他相当于是燕大的形象大使,会更能让那些考生报考。
毕竟天才总是互相吸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