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咱们这是同个课题吗 (第2/3页)
度自适应移动网格算法的资料,并未正式着手开始编写代码开发算法程序。
本以为这种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未曾想今个突然有了大的惊喜。
徐铭仅用一个星期,就构建出新的相场模型。
确实不愧是,海外媒体认可的数学新星,并且不单单仅限于数论。
“具体能否通过还要看导师的意见。”徐铭保持谦逊接过佟景行的话回答。
佟景行连连摆手:“我相信你们。”
话说到这里,大家也不再耽搁,随即索性一同前往张鲁平办公室。
很快。
徐铭主动抬手敲响房门。
下秒便听熟悉的声音,从办公室内传出。
“请进。”
众人推门鱼贯而入,待张鲁平抬起视线看清,表情微微闪过一抹诧异。
顿了两秒堆出笑容询问。
“今天你们一起过来,是课题上有什么问题吗?”
把导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作为新相场模型控制方程的构建者,肯定要主动报告课题进展情况。
不好让别人代劳。
于是在其他人的沉默中,他又往前迈出两步,把写有相场模型方程推导步骤的草稿本递过去。
“导师。”
“这是我通过引入应力能耦合项,建立能量耗散不等式得出的新相场模型方程。”
虽然徐铭完全是云淡风轻的讲这句话,但传到张鲁平耳中却变成另一番景象,整个人有种被惊讶到的模样。
话音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情绪。
“已经完成了……”
他作为相场模型课题牵头人,将此领域从国内完全空白到如今确定方向,对其中各项难度非常清楚,单拿相场模型的兼容问题去举例,正常情况下少说也要个把月。
结果现在告诉他,新相场模型已然构建出来。
情绪怎么可能不产生波动。
主要以他对徐铭的了解,若是数论问题,哪怕两天解决都不会惊讶。
毕竟天赋在那里放着,多尺度解析筛法是最好证明。
偏偏相场模型涉及偏微分方程理论,他可不记得自己学生在此领域也有研究。
当然诧异归诧异,他丝毫不认为这是在开玩笑。
伴随着思维快速运转下,基本上连句话都来不及说立刻垂眼查看草稿纸上的内容。
刚开始表情还算保持平静,后面则不亚于瞳孔地震。
就像是在沙漠中发现绿洲水源。
反观徐铭他们几人,则只好站在旁边,耐心等待导师对新相场模型进行验证。
过程中谁都没有开口搭话。
不知过去多长时间,张鲁平终于停下手上动作,重新抬起头时满脸激动。
“徐铭。”
“你真是给了我一个惊喜啊!”
首先对徐铭的新相场模型给予肯定的同时,又继续讲话抛出其它问题。
“什么时候你对偏微分方程也有研究?”
“我只学习了院里的相关课程,可能平时看的同领域文献论文比较多吧,很快想到引入应力能耦合项。”徐铭面对询问摇摇头如实回答:“另外也多亏导师前期对相场模型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你小子还用得着谦虚。”张鲁平把话悉数听完忍不住微笑打趣句。
至于办公室内的其他人,接着同样不再沉默。
林伟更是主动搭话,帮吕昂佟景行他们,把心里面最关心的问题讲出来。
“导师。”
“师弟的新相场模型方程是否可行?”
话音还未落下,大家便牢牢盯着张鲁平,期待接下来会有怎么样的回答。
张鲁平倒也没卖关子,闻声郑重给出回答。
“徐铭的思路称得上非常巧妙,并且证明步骤符合逻辑不存在漏洞,我认为既然能满足热弹性兼容,可以先定下来大胆尝试一番。”
他这个决定是经过考虑的。
尽管此相场模型方程用时比较短,但验证后不得不承认非常完美漂亮。
自然没有理由不去使用。
反正眼下时间充足,就就算后续出现问题,结果依旧在可接受范围内。
何况这两年多接触下来,他清楚能让徐铭拿出来的东西基本不会有错,若课题后续真一切顺利的话,说不定还能顺便打破几个记录。
毕竟没见过有哪个重要课题,进度能如此快。
关键相场模型关系到国内航空发动机,以及材料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
肯定越早实现应用越好。
而从张鲁平口中得到答案之后,现场办公室内心情最高兴的一位,毫无疑问则要属工程计算院的佟景行。
“恭喜徐师弟。”
他先冲徐铭祝贺句,接着有些不好意思的往下讲。
“另外……那个多尺度自适应网络算法,后面恐怕会向师弟多多请教。”
那天组会上张鲁平讲的话,他可是记得很清。
除确定多尺度自适应移动网格算法外,便是被张鲁平教授要求多和徐铭交流。
关于这点他自是没有异议。
毕竟大家都知道,徐铭正是融合多尺度函数,才构建出了全新的筛法工具。
对此领域的筛法研究,必然有着丰富经验。
特别这回短时间完成新相场模型,不由再次加深他对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