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 科技奥运先进奖,验证成功【三合一】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24章 科技奥运先进奖,验证成功【三合一】 (第1/3页)

    “目前联合实验室那边,大家工作量减少很多,后续计划会发射更多颗卫星。”

    “争取在五年内实现全球组网。”

    “你有时间的话,可以抽空去实验室坐坐,大家经常念叨你呢。”

    前往鸟巢的商务车上,许崇兴满脸笑容,以长辈的口吻同徐铭闲聊,眼中神色只能说怎么看是怎么满意,心里不止一次为自己之前,主动跑去数学院挖人的这种做法感到无比的庆幸。

    否则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若缺少徐铭参与,那绝对会是巨大的损失。

    起码项目周期相比现在,要延长上很多。

    影响国际布局。

    徐铭坐在许崇兴身旁座位,时不时点点头应和。

    暑假结束进入新学期,他作为数院博士生,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的课题,和相场模型研究上,自然没法再频繁去卫星联合技术实验室。

    主要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完成,且经过了四级验证。

    凭借超高定位精度,如今北斗已然进入国际,被IGS列入标准频段。

    后续更多是算法的维护优化工作。

    正如许崇兴所讲,联合技术实验室内,姚伟泽等成员都闲了下来。

    毕竟北斗导航系统想实现全球组网,还需持续发射定位北斗卫星才行,这中间是一个横跨数年的长期过程。

    另外车上许崇兴教授所讲内容,他这段时间也没少听姚伟泽师兄主动提起。

    除国际上的新闻之外,有不少国家已然发来订单。

    决定和北斗导航系统合作。

    “我会的。”

    这时徐铭话音刚落,许崇兴并未停顿,紧随其后又开口转到别的话题。

    询问徐铭眼下情况。

    “你最近在忙什么,参与新课题了吗?”

    “我向院里自主申请了博士课题,是关于数论领域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另外还有导师的相场模型。”徐铭想到这并无要保密的必要直接回答。

    许崇兴闻言则颇为遗憾,轻拍了下大腿叹口气。

    “可惜。”

    “原本我还想让你,负责一个算法项目。”

    “我来负责?”徐铭抓住重点语气流露出惊讶情绪。

    以往他都是作为项目的参与者,没成想许崇兴竟直接让他负责某个项目。

    要知道以许崇兴之前的作风,他口中的项目,绝不是什么小打小闹。正常情况下起码要教授,才能担任负责人主导整个项目的工作。

    许崇兴看到徐铭的表情,丝毫不觉得这有问题。

    下秒笑着往下接话。

    “以你的算法程序水平,从整个信院的博士生中,都找不出一个能比的。”

    “哪怕是高年级博士研究生。”

    “等你读完数院博士,信院这边同样会给相应学位。”

    “只是负责个信院的算法项目,我都还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了呢。”

    话讲到这里,许崇兴想到什么,又随即补充句。

    “不过既然你已经参与了两个课题,那信院这边的我还是另外找人吧。”

    他作为张鲁平的老友,自然也知道相场模型,对工业应用有着较高价值。

    这时候确实不应该让徐铭分心。

    何况徐铭自己,还自主申请了博士课题,且属于数论皇冠上的明珠问题。

    关系到理论数学的发展。

    其它座位上,安静当做听众的郭昊强,以及林伟王雯丽等人。

    他们并未参与讨论。

    直到得知徐铭自主申请的课题,竟和数论中的孪生素数猜想有关,不免心里按耐不住主动接了句话。

    “徐师弟前段时间搭建小型服务器,原来是要研究数论领域的重要猜想?”

    郭昊强对数论还是了解些的,尤其知道徐铭在国际数论界崭露头角后。之前他帮忙搭建小型服务器,并未向徐铭询问太多的情况,未曾想竟是和孪生素数猜想有关。

    他抛出这个问题,没等徐铭回应,又继续往下讲。

    “我听说自从今年国际数论会议结束,国内不少高校都成立了数论课题组。”

    “主要就是研究数论领域的经典猜想。”

    “像箐华大学和金陵大学,都是纯数教授带队主导。”

    “没想到师弟一个人就弄起来了。”

    “和徐师弟你的博士课题相比,我那些都能归纳进高中生作品。”

    “徐师兄就是我的榜样。”王雯丽满脸崇拜喊了句。

    记得当初刚见到徐铭时,她错认为学长,然现在是真正学弟变成了学长。

    并且见识到徐铭在学业上展现出的魅力,早就当成了自己心中的偶像,虽明知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追上徐铭前进的脚步,却也可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成长。

    商务车上几人中,对徐铭博士课题最了解的,无疑要属同门的林伟。

    在这种场合和氛围下,他怎么可能一直沉默。

    “眼下无论国内还是海外成立的数论课题,基本都是基于徐师弟的多尺度解析筛法。”

    “在这个领域中,别人可没法和徐师弟相比。”

    “相反邀请其他人参与课题,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原本的思路和想法。”

    嘴角微微上扬,为大家普及这个知识。

    几乎话音才刚落下,后排座位处的许崇兴,同样加入进去讲了句。

    “要是徐铭真能在孪生素数猜想上取得进展,那明年国际上的数学奖项就稳喽。”

    “这对国内数学界的发展,也能起到积极影响。”

    徐铭把大家所讲的话悉数听完,脸上挂着淡淡微笑回应几句结束话题。

    “现在谈国际上的数学奖项还早,还是先看今天的数字奥运奖项吧,我觉得这个概率会比较大一些。”

    “放心吧。”

    “咱们的无线定位系统方案,最少也有集体奖。”许崇兴顺势补充笑着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而这句话也让郭昊强等人松了口气。

    他们不像徐铭,随便展露出天赋,便能够看出以后会达到什么样的成就。

    由科技部颁发给奥运技术团队的奖项,尽管奖金方面可能不会有特别高的数字,但这份荣誉却非常重要。

    相当于给自身经历镀了层金,今后无论留校评职称还是进入研究所私企,都会有着不小的好处,自然都想拿到奖项不至于白跑一趟。

    ……

    上午八点半。

    徐铭他一行人顺利到达鸟巢。

    当车子停稳,刚下来正要进去时,便瞧见几个比较熟悉的身影。

    走在最前面的,正是箐华大学教授佟永峰。

    许崇兴依旧上回参加答辩时一样,主动迈步迎上去打起招呼。

    “佟教授,你们也来了?”

    “是啊。”

    佟永峰握手道:“这不接到组委会通知了吗。”

    去年最终答辩现场,箐华团队不幸落败,放弃奥运场馆无线定位系统方案的竞标之后,便转去报名参加奥运村的能源监控项目。

    最终也是成功打败对手,方案脱颖而出。

    两位教授仅简短打了声招呼,接着佟永峰的注意力便落在了徐铭身上。

    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复杂。

    记得刚见到徐铭时,对方还是本科新生,虽刚开学便发表SCI论文,但对于箐华和燕大来讲倒也不算离谱。

    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么快便发生如此大变化。

    徐铭已经成了燕大博士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